沒那么神秘:Linux下生存實錄(2) |
發布時間: 2012/9/8 15:03:14 |
二、發行套件的安裝 既然是普通用戶使用的發行套件,其勢必繼承了某種桌面環境以便用戶通過可視化界面操作計算機(linux最底層由x.org提供圖形圖像服務,中間由桌面環境負責統一管理各應用軟件發起的圖形繪制請求并協調x.org予以響應)。opensuse 12.1提供gnome和kde兩種桌面環境供君選擇(此外,還有xfce、lxde、ede、rox等等其他桌面環境可單獨下載安裝)。gnome是隸屬gnu項目的子項目,全稱為the gnu network object model environment,采用gtk(由c語言編寫)作為底層開發庫;kde全稱kool desktop environment,采用qt(由c++語言編寫)作為底層開發庫。gnome和kde是linux中最為流行的桌面環境,從操作習慣和界面風格來看,我更喜歡gnome。因此,本文將以采用gnome的opensuse 12.1為例進行后文講解。 1、下載鏡像。訪問http://software.opensuse.org/121/en,選擇gnome、32位(或64位視情況而定)直接下載即可; 2、制作安裝u盤。u盤安裝既節省光盤介質費用,又能大幅提升安裝速度,逐漸成為你安裝系統的首選。官網上提供了制作opensuse安裝u盤的工具imagewriter,分為windows版本(https://github.com/downloads/opensuse/kiwi/imagewriter.exe)和linux版本。windows版有個小bug,下載的鏡像文件擴展名為iso,而imagewriter在選擇鏡像文件時只能識別擴展名為raw的文件,所以需要先調整鏡像文件擴展名才能正常寫入u盤; 3、安裝系統。整個過程一路next,除了幾個關鍵點稍加留意外,基本零難度(注,安裝過程中,部分窗口過小,無法查看窗口中完整內容,可用鼠標拖動窗口邊框以調整合適大小)。 1)時區設置。如果你是冏朝公民,按下圖設置,其中必須勾選“將硬件時鐘設置為utc”,否則時間有問題。 (時區設置) 2)創建分區。建議依次創建如下分區:/、swap、/home、/data。說明幾點: a)linux的分區不同于windows,分區后沒有所謂的c:、d:盤,而是一個個文件系統,這些文件系統沒有具體名稱,必須先掛載到某個目錄(稱之為掛載點)下才能正常使用,每個分區對應一個目錄,但多個目錄可能對應在同個分區中(如,/home/yangyang_gnu和 b)操作系統為擴展物理內存容量通常設有“虛擬內存”機制,將不活波內存頁(如,未關閉但長時間沒使用的程序)從物理內存中移至硬盤的虛擬內存中,從而釋放寶貴的物理內存空間,swap分區就是所謂的虛擬內存,一般大小等同于物理內存,swap分區不用掛載目錄; c)用戶相關信息(如,各應用程序的配置文件)通常放在/home目錄中,為避免重裝系統導致各類配置文件丟失,需將/home放在獨立分區上; d)所有非系統數據(如,歌曲、ebook、安裝程序)都放在獨立分區/data上,以便定期備份。按提示操作后,界面類似如下: (硬盤分區) 3)安裝前確認。正式安裝系統前,可對先前安裝設置信息進行確認、調整。如下圖所示: (安裝前確認) 4)系統引導設置。opensuse為防止因異常導致系統無法正常啟動,除安裝“真正操作系統”之外,還附帶安裝了所謂的“緊急啟動鏡像”,個人覺得意義不大,如果不需要,可點擊“booting”,可刪除緊急啟動鏡像: (緊急啟動鏡像) 另外,雙擊opensuse 12.1(真正的操作系統),參照如下設置,分別取消啟動時硬盤檢查和設置字符模式下的分辨率: (引導設置:取消硬盤檢查、設置字符模式分辨率) 此外,進入"boot loader installation"->"boot loader options",取消引導程序等待用戶選擇操作系統耗時: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