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轉型云計算失先機 IBM已到“摘果”時 |
發布時間: 2012/9/12 15:52:25 |
惠普一方面表示要剝離PC、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業務,一方面準備拿出103億美元的高價收購云計算.供應商Autonomy。伴隨著向軟件轉型的戰略口號,惠普效仿IBM之路提速,并將重注押在了云計算.上。不過,業界擔心,在惠普斥巨資收購增值軟件和服務之際,打印業務已無法為其云計算.戰略提供足夠的財務支持;另一方面,惠普轉型云計算.需要耗費很長時間,難免給公司帶來混亂。對于惠普轉型與計算何時能見財務回報,IBM中國云計算.事業部總經理王勝航表示,“這將是非常漫長的過程,IBM用了十年”。
而向軟件和服務轉型最早的IBM,已經迎來了云計算.的“收獲期”。記者從昨日于上海舉辦的“2011 IBM云計算.高峰論壇”上了解,IBM 2010年云計算.收入相對于2009年翻倍,躋身十億美元俱樂部。 惠普押寶云計算.前路艱辛 云計算.是大勢所趨,吸引了幾乎所有的IT巨頭來這里淘金。惠普擬剝離消費PC業務并耗巨資收購云計算.供應商A utonom y,其目的,就是要效仿IBM,向利潤更高的軟件和服務轉型。而蓬勃發展的云計算.,就成為惠普轉型的機會所在。 惠普CEO李艾科自去年11月上任以來,就不斷向外界釋放出信號,有意將惠普打造成為基于云計算.的服務型公司。在宣布擬剝離PC業務并計劃收購A utonom y后,李艾科也鄭重承諾,將采取有力措施來拓展云計算.等業務,并以此進一步在更具盈利性的產品領域向甲骨文和IB M等發起挑戰,這些盈利性產品主要針對企業客戶。 然而,惠普的云計算.戰略步伐因為邁得太慢而被質疑。更為關鍵的是,云計算.時代,真正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軟件和集成上,IBM、谷歌、甲骨文等公司之所以在云計算.領域走在業界前列,就是因為他們在軟件和集成上具有優勢。而對于以硬件見長的惠普來說,沒有完善的企業級軟硬件產品支撐,其向云計算.轉型就顯得困難重重。 惠普也意識到了自己的短板所在,所以上周惠普做出驚人決定:剝離PC業務,以103億美元收購Autonomy來擴充自己的“軟實力”。然而,惠普在這個時候匆匆剝離PC、平板、智能手機業務,并沒有周全的撤退計劃,使得消費者對惠普的混亂產生擔憂;而天價的收購,又會在短期內耗盡惠普的現金儲備。算上這次收購,在過去兩年時間當中,惠普投入了160億美元,進行了四筆超級交易。美國媒體MarketWatch專欄作家里弗斯撰文指出:“他們(指惠普)還在持續花著愈來愈多的錢,想要買到下一個大事件,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完全是南轅北轍。” 李艾科的遠景規劃是增強惠普業務的凝聚力,希望惠普能夠在云計算.時代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在W eb操作系統和PC業務失利后,他的規劃似乎也已受挫。業界擔心,惠普是否能維持核心業務的凝聚力。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