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庫中數據的性質和簡歷 |
發布時間: 2012/9/14 17:18:30 |
數據整體性數據庫是一個單位或是一個應用領域的通用數據處理系統,他存儲的是屬于企業和事業部門、團體和個人的有關數據的集合。數據庫中的數據是從全局觀點出發建立的,他按一定的數據模型進行組織、描述和存儲。其結構基于數據間的自然聯系,從而可提供一切必要的存取路徑,且數據不再針對某一應用,而是面向全組織,具有整體的結構化特征。數據共享性數據庫中的數據是為眾多用戶所共享其信息而建立的,已經擺脫了具體程序的限制和制約。不同的用戶可以按各自的用法使用數據庫中的數據;多個用戶可以同時共享數據庫中的數據資源,即不同的用戶可以同時存取數據庫中的同一個數據。數據共享性不僅滿足了各用戶對信息內容的要求,同時也滿足了各用戶之間信息通信的要求。發展簡史數據管理的誕生數據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十年前,那時的數據管理非常簡單。通過大量的分類、比較和表格繪制的機器運行數百萬穿孔卡片來進行數據的處理,其運行結果在紙上打印出來或者制成新的穿孔卡片。而數據管理就是對所有這些穿孔卡片進行物理的儲存和處理。然而,1 9 5 1 年雷明頓蘭德公司(Remington Rand Inc)的一種叫做Univac I 的計算機推出了一種一秒鐘可以輸入數百條記錄的磁帶驅動器,從而引發了數據管理的革命。1956 年IBM生產出第一個磁盤驅動器—— the Model 305 RAMAC。此驅動器有50 個盤片,每個盤片直徑是2 英尺,可以儲存5MB的數據。使用磁盤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隨機地存取數據,而穿孔卡片和磁帶只能順序存取數據。關系數據庫的由來網狀數據庫和層次數據庫已經很好地解決了數據的集中和共享問題,但是在數據獨立性和抽象級別上仍有很大欠缺。用戶在對這兩種數據庫進行存取時,仍然需要明確數據的存儲結構,指出存取路徑。而后來出現的關系數據庫較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結構化查詢語言(SQL)1974 年,IBM的Ray Boyce和Don Chamberlin將Codd關系數據庫的12條準則的數學定義以簡單的關鍵字語法表現出來,里程碑式地提出了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語言。SQL語言的功能包括查詢、操縱、定義和控制,是一個綜合的、通用的關系數據庫語言,同時又是一種高度非過程化的語言,只要求用戶指出做什么而不需要指出怎么做。SQL集成實現了數據庫生命周期中的全部操作。SQL提供了與關系數據庫進行交互的方法,它可以與標準的編程語言一起工作。自產生之日起,SQL語言便成了檢驗關系數據庫的試金石,而SQL語言標準的每一次變更都指導著關系數據庫產品的發展方向。然而,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關系理論才通過SQL在商業數據庫Oracle和DB2中使用。數據庫巨人的誕生——甲骨文公司(Oracle)面向對象數據庫隨著信息技術和市場的發展,人們發現關系型數據庫系統雖然技術很成熟,但其局限性也是顯而易見的:它能很好地處理所謂的“表格型數據”,卻對技術界出現的越來越多的復雜類型的數據無能為力。九十年代以后,技術界一直在研究和尋求新型數據庫系統。但在什么是新型數據庫系統的發展方向的問題上,產業界一度是相當困惑的。受當時技術風潮的影響,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人們把大量的精力花在研究“面向對象的數據庫系統(object oriented database)”或簡稱“OO數據庫系統”。值得一提的是,美國Stonebraker教授提出的面向對象的關系型數據庫理論曾一度受到產業界的青睞。而Stonebraker本人也在當時被Informix花大價錢聘為技術總負責人。數據管理的變革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后期出現了一種新型數據庫軟件:決定支持系統(DSS),其目的是讓管理者在決策過程中更有效地利用數據信息。于是在1970年, 第一個聯機分析處理工具——Express誕生了。其他決策支持系統緊隨其后,許多是由公司的IT部門開發出來的。非關系型數據庫隨著互聯網web2.0網站的興起,非關系型的數據庫現在成了一個極其熱門的新領域,非關系數據庫產品的發展非常迅速。而傳統的關系數據庫在應付web2.0網站,特別是超大規模和高并發的SNS類型的web2.0純動態網站已經顯得力不從心,暴露了很多難以克服的問題,例如:海洋QQ1359731023 電話0371-63322216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