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施服務器虛擬化之前,IT管理人員應先評估該技術能否為企業帶來合理的投資回報。在審視當前服務器的使用情況的同時,詢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1. 是否在多臺不同的服務器上運行著相同的應用?
2. 服務器的數量是否滿足整合要求?應用數量是否在持續增多?
3. 服務器采購量是否每年都會增長?增長多少?
4. 公司是否計劃進行其它大規模的技術實施?這些技術實施又將如何融入到虛擬化部署中?
簡單來說,IT部門要制定可靠的商業用例來判別虛擬化投資,以確保取得公司管理人員的支持。此外,不少廠商也都提供了投資回報計算工具來幫助企業進行快速評估。
考慮許可證與后續支持問題
在實施前,IT經理應先調查虛擬化將會對原有的應用許可證與支持協議產生哪些影響?在應用移植入虛擬環境中后,原有的許可證條款或將不再適用。此外,某些軟件提供商可能無法,也不愿支持虛擬化系統。
愿意承擔計劃階段所投入的時間與精力
如大家所知,實施一套新系統要求IT專注地投入資源、預算與時間。根據行業專家的預測,計劃階段在整個虛擬化實施項目中占比高達90%以上。實際上,只要準備充分,真正的移植工作還是較為簡單的。任何需要移植的信息都應當在六個月前進行比較與備份。
IT經理應仔細評估每臺虛擬機所需的硬件需求,以求達到流暢的運行績效。同時,也應嚴格控制同一硬件上所運行的虛擬環境的數量,否則就會嚴重影響虛擬環境的穩定性和應用的可用性。完善的實施計劃將能幫助企業將風險降到最低。
評估應用可用性與商業持續性
盡管虛擬化有許多吸引人的優勢,但企業還是不可忽略該技術所蘊含的風險。在如今高度競爭的商業格局下,短短幾分鐘的系統當機就會對企業造成巨大的影響。而在虛擬環境下,這種風險將會更大,因為服務器在整合后,單點故障通常都會造成多種應用的失效。因此,企業應當考慮一種能夠合并虛擬化技術與高可用性保護措施的解決方案,來保持商業的持續運營。
向用戶展示虛擬化不會帶來負面影響
在實施后,向公司管理層與用戶展示虛擬化不會阻礙應用績效并降低用戶服務質量是至關重要的一點。IT經理應密切監控首次部署后的績效,有必要的話,還可以調整硬件與網絡配置來確保虛擬環境對終端用戶的透明度。
虛擬化技術的興起仿佛打開了一扇大門,為企業緩解了諸如成本與復雜性等障礙。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已開始從服務器虛擬化中獲益。但在完全擁抱虛擬化之前,IT部門首先要審慎評估各項需求,選擇合適的技術,以確保實施不會影響終端用戶的績效,并從小范圍開始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