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有毒 |
發布時間: 2012/9/15 13:48:52 |
昨天,阿里巴巴集團宣布,聯合全國千余所院校,共同發起大學生“網絡就業創業護航行動”,促進全國百萬學子通過網絡實現就業創業。
這個護航行動,看上去似乎是要把人都變成商人,我希望這并非“新商業文明”的既定目標。當然,百萬學子上淘寶,必定有利于淘寶的廣告收入繼續攀升,起碼多了百萬潛在廣告客戶。但在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上到底能發揮多大作用,恐怕還是個巨大的問號。而且,假設百萬學子真的都成了阿里巴巴的“網商”,對已經競爭到白熱化的現有網商到底是利是弊,也是個未知數。
理論上,淘寶依托互聯網,完全可以提供無限的攤位、無限的貨架,從而成為一個超越所有實體商業的無限龐大的賣場,超越沃爾瑪不是夢。但這只是理論上,實際情況是,淘寶所承載的社會消費能力是有限的。就像把沃爾瑪的貨物增加兩倍,并不必然導致銷售額也增加兩倍。10億人民9億倒,結果會是什么?
首先是價格混戰。一個朋友曾經打算在淘寶上賣玩具,他原以為自己依托廣東最大的玩具公司之一,價格不會成為障礙。但調研后他發現,同樣的玩具,淘寶上的價格比他的出廠價還低。淘寶首席運營官張勇曾說:“與傳統零售渠道相比,淘寶具備價格優勢,在我們這里發現10-12%的價差是不奇怪的。用同樣的錢,你可以在淘寶上買到更多的產品。所以,顧客對價格越敏感,淘寶的優勢也就越大。”沒錯,淘寶的優勢的確很大,因為誰也不會跟錢過不去。100元的手機充值卡,有人賣95.5元,你干嗎要買99.8元的?
但從某種角度說,我卻樂于支付微軟所謂的“蘋果稅”,不同的體驗應該有不同的價格。把一個產品簡單地拆解為CPU值多少錢,內存條值多少錢,硬盤、液晶屏、軟件分別值多少錢,這是加工業,不是用戶體驗。消費者購買的是一個整體,一個不可分割的完整體驗,價格固然重要,但它從來都不是惟一重要的因素。更關鍵的是,一個良性的商業,需要足夠的利潤去維系,去發展。當年的DVD機大戰,國內廠商競相壓價,相互火拼,盡管最終占據了全球八成市場份額,但卻沒能培育出一家成規模的世界性企業,在產業鏈中幾乎沒有話語權。
當價格成為淘寶商家最核心的競爭力,這種商業就注定成為一種低層次的、不可持續的、高風險的、高淘汰率的商業。可能僅僅因為你的價格高出5%,你的產品品質、服務品質,你的所有美好設想,就被一筆勾銷,永遠沒有機會被人了解。讓剛出校門的大學生都成為商人,并且是只會做價格奴隸的商人,我實在看不出,這是在幫大學生,還是在趁火打劫。
當殘酷的價格戰導致價格無法覆蓋成本,其結果必然是劣幣驅逐良幣,市場假貨泛濫。幾十塊錢一件的The North Face沖鋒衣,40多塊錢一瓶的50毫升裝Dior Jadore香水,能買嗎?敢買嗎?如果牛奶的銷售價比收購價還低,你不喝三聚氰胺喝什么?當三聚氰胺成了牛奶行業的潛規則,食品安全就只能成為一個奢望。
一個商業平臺,如果商家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消費者的增長速度,就一定會導致供需失衡。阿里巴巴B2B業務就是一個絕好案例。由于阿里巴巴的收入與供應商數量直接相關,所以阿里巴巴公司七成員工是銷售人員。受金融危機影響,出口萎縮,阿里巴巴必須降價促銷,以維持供應商客戶的增長。問題在于,買家數量并不受阿里巴巴銷售人員的影響,它只會平穩增長,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甚至可能下降。在需求沒有大幅增加的情況下,供給大幅增加,導致詢盤數被稀釋,營銷效果急遽下降,要維持與過去相同的詢盤數和成交量,供應商必須大幅提高營銷費用。平臺提供商當然很高興,供應商增加的營銷費用,成為它的新利潤,但這導致供應商的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榨。當營銷成本高到無法承受的時候,這個模式就崩潰了。
淘寶也面臨同樣的問題。當大批大學生涌入淘寶,平臺上聚集的購買力卻不會同步快速增加,競爭必然加劇,各種匪夷所思的賣家行為就會層出不窮。這些大學生一沒資金,二沒經驗,三沒信用,百度上還搜不到他們的網店,他們該怎么辦?記住,他們不是業余打理一個網店,賠了賺了問題不大,他們是來“創業”的,他們除了正在創的這個業,其他一無所有,網店就是他們的飯碗。
“全國百萬學子通過網絡實現就業創業”,這個理想很美好,也很有社會責任。不過我擔心,真正能實現就業創業的,只是極少數,大多數人在淘寶這個價格絞肉機中,將經歷人生第一次慘痛的失敗。
我只想提醒同學們一句,淘寶有毒,阿里巴巴沒有解藥。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