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基礎設施會給私有云帶來什么? |
發布時間: 2012/9/15 15:16:52 |
IT再次重拾傳統“白盒”實踐。不過如今我們并非在拼湊服務器,虛擬化驅動我們白盒化自身整個數據中心基礎設施。
白盒化服務器的結果往往是數據中心不一致,并伴有額外的管理費用和增大配置改變失敗的風險。這也是為什么融合基礎設施很快成為業界最熱門的話題,因為白盒如今被整合用來創建虛擬化環境。 幾年前,我們發現幾乎所有的奇跡和激動都與虛擬化有關。進而,在任何可能的硬件上虛擬化都被很快地實現了。但是,隨著每次新一輪的服務器出現,多數SAN設備、網絡的分段增加都導致了越來越多的內部相連。 很久以前,自助式虛擬化硬件的復雜Web就不再完美并開始問題連連。自助式,我們僅僅是重拾并未形成規模。 解決這個問題并擊退產業的第二次白盒化正是融合基礎設施所要實現的。這就是為什么,相比“融合基礎設施”,我更喜歡用 “設計中融入虛擬化和云計算.的硬件” 這個術語。 融合基礎設施 到最后,你的虛擬化基礎設施或私有云將繼續監控數據。這些數據顯示了現有能力的大小,主要分解成以下幾類:計算、內存、網絡和存儲。我們稱之為資源供給。 它了解你的虛擬機(VMs)將會需要多少此類資源。這第二個數字表示了需求。供給和需求如今被抽象成一些數字集合,你可以更簡單地理解為“經濟資源”,它代表了你數據中心的實際狀況。 當更多的資源需要時,融合基礎設施將提供一個可識別的警告。使用資源的趨勢預測意味著了解特定時刻所需網絡,存儲或是計算力的數量。相比組織依靠最佳估計,供給和消費資源如今被量化和使用。趨勢預測也使得購買計劃和預算相對容易。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