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OD和ITIL是否水火不容? |
發布時間: 2012/9/16 14:05:46 |
由于移動設備作為微型計算機而廣泛使用的趨勢,企業員工和IT團隊的工作方式都正在發生著改變。隨著越來越多的員工在工作中使用自有的設備(bring your own device,BYOD),IT的工作難度逐漸加大 -- 原本就不輕松的移動設備管理工作變得愈發復雜。在這種情況下,有人開始質疑IT服務交付方面的標準框架是否適用于BYOD的環境。Sharon Taylor是IT基礎架構庫(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ITIL)的首席架構師和Aspect Group Inc.(位于渥太華的一家IT服務管理咨詢和培訓公司)的總裁,他的看法是ITIL對BYOD的作用絕對是正面的。 ITIL是否適用于移動設備管理和BYOD?有人認為ITIL框架對于移動平臺不匹配。 Taylor:ITIL就其本身而言,是針對所有IT服務的管理實踐,而非只適用于特定的平臺。對于云計算、移動計算以及任何其他的IT領域,ITIL都是有效的。我個人認為,有些人之所以有這樣的看法,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搞清楚ITIL的本質所在。 移動計算是在云計算的大背景下而逐漸興起的,對于設備不敏感送服務的需求也是推動因素之一。從IT服務管理的角度來看,移動計算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挑戰。 而BYOD又給通常意義上的移動平臺管理帶來了新的內容。管理由企業派發的設備組成的移動平臺并非難事,這只和服務管理相關,ITIL已經涵蓋了這個領域。 BYOD為一些最佳實踐帶來了新的復雜性,比如合規、降低成本、提升安全性和降低風險等。如果允許員工自帶設備,那我們必須轉變服務管理的思路。盡管如此,具體的方法和流程還是通用的。 關于BYOD的政策是否會和ITIL以及ITSM的原則相違背? Taylor:BYOD首先是迫使我們以不同的方式來思考某些方面的最佳實踐。 下面我就舉幾個具體的例子。有些因為BYOD而引發的問題與其說是有關服務管理,不如說是屬于企業管理范疇。比如身份識別:如果身份識別對一個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那么BYOD就會帶來很大的麻煩。如果員工自帶設備,那么他們極有可能使用私人的電話號碼,這就和使用企業派發的設備情形完全不一樣了。于是,企業就不得不考慮該如何進行應對。當然通過技術手段問題并非不可解決,但是也相應帶來了成本和工作復雜度的上升。 類似的,BYOD還會在員工離職或轉崗時引發新的問題,比如他們自有設備對企業數據和網絡的訪問權限該如何處置?從安全管理的角度來看,這是個相當嚴重的問題。 再者,從IT支持的角度來考慮,兼容性方面的也面臨著成本急劇升高的風險。如果某個服務要能支持多種設備的訪問,那么當其中有員工自有設備時,誰能確切知道該設備上到底運行了什么東西呢。如果你決定把這類設備當作工作工具納入到支持范圍中來,那么從IT服務的角度你也可能不得不對其進行支持 – 如此一來問題就會變得極其復雜。總之,諸如企業信息安全之類的問題都會隨著BYOD的到來而引發。當然,上述這些問題并非是無解的。 至于從ITIL的角度該如何應對這種挑戰,也許首先要加強訪問管理(ITIL的流程之一)。比如,使用VPN或者設定企業政策來規范哪些東西可以存儲在個人設備上。可見,ITIL完全可以通過其本身所包含的內容來處理這些新的問題。我們所要做的或許就是建立新的思維方式,或者是關注最佳實踐執行的過程中資源的整合和轉化。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