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和通信行業的飛速發展,特別是云計算.成為一種全新的IT服務模式并為越來越多的企業接受后,數據中心就開始一步步朝著云計算.中心的方向發展。與此同時,新一代數據中心對服務器數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一個數據中心擁有的服務器通常需要達到一千臺到一萬臺以上。伴隨著數據中心向云計算.中心的過渡,當匯集更多的服務器之后,如何能有效地管理數據中心,以達到高效節能的目的,將是越來越多數據中心主管所面臨的問題,為此相關的IT廠商一直在進行著不懈的努力。
智能平臺管理接口(IPMI,Intelligent Platform Management Interface)就是英特爾的針對平臺管理的重要貢獻,不過IPMI相對是一種比較細化的管理,面對未來高密度數據中心的管理規格,面臨著實現成本過高的窘境。在這種狀況下,英特爾適應技術的發展和客戶的需求,推出了DCMI(Data Center Manageability Interface),即數據中心管理接口,來解決上述問題。
DCMI是一套專門針對IPDC(Internet Portal Data Centers,互聯網門戶數據中心) 和其它高密度數據中心部署的服務器平臺管理接口。這一接口標準的制定,對未來數據中心管理成本的降低、運營效率的提高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專家認為,在云計算.時代,在對高密度服務器集群需求量增加的今天,DCMI標準將會得到長足的發展和充分的應用。
事實上,DCMI并不是最近才制定出的規范,英特爾早在2008年5月1日就發布了正式的1.0版規范。只不過它隨著數據中心的角色轉變顯得益發重要。DCMI
的制定也得到Dell、富士通以及惠普等知名IT企業的支持。
DCMI和IPMI的關系
在DCMI推出之前,英特爾已經有了IPMI,用來規范數據中心中服務器的管理。當時的IPMI規范是2.0版本,它是為了覆蓋許多種服務器管理場景而制定的,因此許多可選的功能并不能適用于高密度數據中心管理。另外,IPMI規范沒有為高密度數據中心量身提供必須的功能集合。簡言之,IPMI規范不能滿足高密度數據中心的必要需求,而完整的IPMI 2.0功能又超出了這些需求范圍。所以,IPMI的實現面臨一種尷尬的境地,而且在不同供應商之間也有明顯不同。許多高密度數據中心客戶在關注基于IPMI 2.0的系統同時拒絕采用其作為普遍的解決方案。
而英特爾在和幾個關鍵的高密度數據中心和門戶數據中心客戶進行深入討論后,形成了一套高密度數據中心客戶所尋求的共同特性,那就是精簡、可互操作、開放、可靠、簡單、穩定和低成本。為此,英特爾選擇IPMI(智能平臺管理接口)2.0規范作為切入點,以IPMI 2.0為基礎創建一種清楚定義了一系列數據中心必要功能和接口的規范。緊接著用IPMI規范沒有覆蓋而高密度數據中心需要的功能領域來對IPMI 2.0進行擴展,從而產生了DCMI 1.0規范。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服務器租用/服務器托管中國五強!虛擬主機域名注冊頂級提供商!15年品質保障!--億恩科技[ENKJ.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