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RFID技術在家電制造業中的應用 |
發布時間: 2012/5/30 16:48:08 |
我國的家用電器的制造在世界家電制造業中占有很大的份額,并且這種趨勢在不斷強化。 我國的制造業已經發展成為繼美國、日本和德國之后的排行世界第四的制造業大國。在我國加入WTO以后,紛紛流入我國的外資又主要集中投向于制造業,所以根據有關猜測,我國有可能在2015年前后制造業的產值占全球制造業總產值的10%,成為世界制造中心。 由于物流是支持制造業的供給鏈的重要行業,隨著經濟的發展,物流在今后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將越來越重要。由于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個性化商業時代又極大地促進了現代物流的發展,物流業比以往更加注重效率和效益,整個產業處于發展的上升期。同時,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必然依靠于對現代物流技術的充分應用。 射頻識別(RFID)是現代物流技術中一項要害的技術。它按照頻率的不同可分為低、中、高三類,但我們從市場應用角度只分為低頻、高頻兩類開拓市場;第二種方式從本身識別卡分為有源系統和無源系統;第三種方式從識別卡當中數據如何改變的來分為:固化式、有線式、現場無線改寫式;還有通過技術的不同分為:廣播發射式、被成式、反射調制式。從應用領域來說:低頻段一般應用在對人或物品的識別,比如說:"一般的門禁系統是一個典型的低頻率。"在高頻段一般應用在快迅移動,需要遠距離識別的,一般在物流的治理運用當中應用較多,如高速收費、海關監測識別系統。低頻系統有門禁系統、收費系統、一卡通系統等等;而高頻系統可用在如公交收費系統、集裝箱識別系統、海關不停車驗關系統等領域。由此可見,射頻識別技術本身也不是一項獨立的技術,也是一種依靠于信息技術的多學科結合的邊緣技術,但是其發展正是由于結合了實際需要,應用性強而獲得的。 現代物流實際上是依靠現代的運輸條件,整合了信息技術, 尤其是廣域網(WAN)技術(包括Internet技術)而迅速發展的。 例如,上海海關開通了基于EDI(電子數據交換)的預告關業務,企業的報關員可以在貨物運輸途中,根據境外貿易伙伴提供的EDI標準的物流信息(如貨運艙單等), 在上海口岸海關辦理報關手續,繳納關稅和增值稅,待貨物運抵并通過三檢后,海關就可以對貨物放行。這樣大大提高了通關效率,企業也由此節約了成本。 由于射頻識別技術非凡是微波射頻識別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中具有獨特的優勢。所以,微波射頻識別技術在過去的十年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十年前,歐美已有了比較成熟的產品,并且開始開拓其應用市場。隨著市場的普及、技術的進步,產品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產品的成本也越來越低。 微波射頻識別技術在國內的發展始于十年前,但其發展速度相當快。發展模式大體分為三類:第一類:引進產品,開拓其應用市場;第二類:引進產品和技術,通過消化吸收推出國產化的產品;第三類:自主開發,推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第三類發展模式的典型代表為“深圳市遠望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對我國的制造業而言,目前是一個發展機遇非常好的時期,但同時也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產業,對于規模比較大的制造業廠商,往往因為其不把握核心技術,而使毛利只有3-5%,有的甚至只有0.5%,這是一個令人不敢喘氣的數字。在這類企業中犯錯誤的代價非常高。一次人為的失誤導致的投料錯誤,可能造成上百萬元的直接損失,或者說數千萬元的產值白干了。通過在制造業中實施射頻識別技術,可以避免人為的失誤造成的損失,使產品合格率大幅度提升。 現代制造業發展的趨勢又是面向訂單的制造(MTO),實行JIT的治理,從制造業而言實施制造業的信息化是大勢所趨。制造業的信息化有ERP、MES和WMS幾個熱點。 所謂ERP,要害是根據訂單生產(MTO),并以物料清單(BOM)為中心,面向生產能力需求計劃(CRP),生成物料需求計劃(MRP)的有序的生產過程。 MES即制造執行過程治理系統,是根據生產計劃的要求,對生產的過程進行必要的數據實時采集和記錄的治理系統,它可以有效地進行質量跟蹤和追溯,保證產品嚴格按質量要求被加工制造。 WMS是倉庫治理系統的縮寫,也是企業信息化的重點領域。自動識別技術在倉庫治理方面的應用很多,但是系統化的應用還不多。 現代制造業作業的過程是依靠制度和規范保障的一個精確的執行過程,這必然要求對計劃和執行進行精確的比對, 即生產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包括入庫檢驗(IQC)的數據都要準確記錄,并同計劃比較,這需要過程中更多的進行自動識別,保證計劃和執行相符合,并針對不符合的及時采取措施調整。由此可見所以現代制造業對射頻識別技術的依靠。由于現代制造業的品質是依靠治理,而不是檢驗,因此自動識別技術是一種治理的手段,而不是檢驗的手段,這在制造業實施有關的自動識別技術的具體項目上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對于實施自動識別技術的企業而言,重要的是要了解本行業應用的案例,包括國內外,成功的或者不成功的,參照相關的標準,結合企業治理的制度來實施。具體的事實,最好邀請業界富有經驗的顧問,尤其是治理顧問,進行項目評估后進行。同時,企業實施自動識別技術的項目,需要實施企業結合被實施企業的治理體系和具體實際,做好客戶化的工作。總之,自動識別技術是企業實現治理目標的保障手段之一,并非治理本身,相關的技術只有在合理的治理體系中才能充分發揮其功用,否則充其量僅僅是擺設。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