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長遠,災備先行 |
發布時間: 2012/6/7 19:11:44 |
Web2.0時代層出不窮的IT新技術,日益成為經濟快速發展的助推器,也令個人商務辦公乃至日常生活都越來越依賴于電子化和互聯互通的網絡;就行業發展而言,信息化建設已成為行業機構和企業用戶實現資源優化、公司智能化管理運營的主流趨勢,并從對數據和信息管理有特殊需求的金融、電信等行業,迅速蔓延到新型行業互聯網,乃至交通,制造等傳統行業。
在信息化建設飛速發展的今天,有更多的行業用戶意識到信息化是把雙刃劍:一方面促使業務實現前所未有的智能、高效運行;另一方面信息化也將企業業務的核心信息和數據置于一定甚至是難以估量的風險之下——自然災害、硬件故障、人為因素等帶來的無法規避的風險,隨時可能對企業IT系統甚至業務構成打擊,造成運營斷裂甚至威脅公司生存。如何應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所帶來的風險”,已成為眾多企業用戶進行信息化建設以及IT部署運營的關注重點,災備作為企業運營重要影響因素必要性越來越大,并提上工作日程表。 前不久日本遭遇9.0級地震更帶給全球更多關于災備的思考,日本從政府到社會到企業完備的業務連續性管理體系(BCP)與災難恢復(DR)的資源建設,以及成熟到位的日常災難恢復演練,令日本在災難發生第一時間即啟動了高效有序的應急機制,并迅速進入到災難恢復進程中。具體到國內災備領域,金融行業無疑是走在最前列的實踐者。而一些快速發展的新型行業,其特定的發展模式和需求也促使這些行業逐漸關注到災備對于業務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以目前風起云涌的互聯網行業為例,雖然大多數互聯網公司面臨著運營成本有限、IT投入有限等等的經營難題,然而激烈市場競爭下相對不穩定的用戶忠誠度,與互聯網公司日常處理的海量信息運算及存儲業務,特別是某時期內可能遭遇的數據運算量爆炸式激增,都對業務可持續發展夠成嚴重障礙——一旦故障或災難發生,公司將會面臨業務中斷,客戶流失的風險。在這種背景下,為保證并真正實現公司業務長期可持續發展,一些領先的互聯網公司已經開始將災備列入其IT部署的整體戰略之中。 從技術和實施角度而言,災備不是簡單的硬件設備疊加或者配置,而是完整的服務管理,起始于業務連續性的需求分析和規劃,落實在具體的系統架構規劃設計、實施和運維管理,以及應急流程的建立、測試、演練和及時維護之上。為企業IT系統及關鍵性企業應用準備災難恢復方案,這僅僅是防范措施的基礎。來自Kusnetzky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首席分析師Daniel M.Kusnetzky認為,“一套從未進行過測試的災備系統才是企業最危險的敵人。因此,想檢驗上述設置是否按既定方針實施,惟一的方法就是進行測試。測試、調整、再測試,災備體系必須通過這種流程加以完善。” 在災備服務領域,不乏國內外知名的系統提供商如IBM、 HP、EMC等,更有以IT服務見長的服務提供商如萬國數據。作為中國災備領域的拓荒者,萬國數據在國內是第一家獲得由公安部和人民銀行頒發的災難備份服務資質的IT服務提供商。憑借在各個行業豐富實踐、一流而專業的專家團隊,以及在BC/DR專業服務等方面收獲的權威資質認證,萬國數據多年來基于高等級數據中心,專注為金融業及其他行業客戶提供業務連續性和容災咨詢及實施服務,在災難恢復咨詢建設和運維服務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與豐富的經驗。 不謀一域者,不足以謀全局——無論是信息化建設領先行業,還是正在邁入信息化門檻的傳統行業,為保證未來業務連續性,都應把‘危機意識’放在企業發展的首要位置。同時,為達到災備解決方案最佳執行效果,用戶、硬件廠商與服務商等應攜起手來積極合作,共同建立、并有效落地“災備解決方案”,真正為企業業務連續性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