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硬件術語大全(2)[光驅/modem/聲卡] |
發布時間: 2012/7/26 11:20:37 |
四、光驅術語解釋 CLV技術:(Constant-Linear-Velocity)恒定線速度讀取方式。在低于12倍速的光驅中使用的技術。它是為了保持數據傳輸率不變,而隨時改變旋轉光盤的速度。讀取內沿數據的旋轉速度比外部要快許多。 CAV技術:(Constant-Angular-Velocity)恒定角速度讀取方式。它是用同樣的速度來讀取光盤上的數據。但光盤上的內沿數據比外沿數據傳輸速度要低,越往外越能體現光驅的速度,倍速指的是最高數據傳輸率。 PCAV技術:(Partial-CAV)區域恒定角速度讀取方式。是融合了CLV和CAV的一種新技術,它是在讀取外沿數據采用CAV技術,在讀取內沿數據采用CAV技術,提高整體數據傳輸的速度。 UDMA模式:(Ultra-DMA/33),1996年由Intdl和Quantum制定的一種數據傳輸方式,該方式I/O系統的突發數據傳輸速度可達33MB/s,還可以降低I/O系統對CPU資源的占用率。現在又出現了UDMA/66,速度多出兩倍。 PIOM模式:(PIO-Mode)以前普遍采用的數據傳輸模式,每個操作都要經過CPU才可完成,占用CPU的大量資源。 SCIC接口:(Small-Computer-Sysem-Interface)是一種新型的外部接口,可驅動多個外部設備;數據傳輸率可達40MB,以后將成為外部接口的標準,價格昂貴。但占用CPU資源少,工作穩定。 IDE接口:(Integrated-Drive-Electronics)是現在普遍使用的外部接口,主要接硬盤和光驅。采用16位數據并行傳送方式,體積小,數據傳輸快。一個IDE接口只能接兩個外部設備。 倍速: 指的是光驅數據傳輸率,國際電子工業聯合會把150KB/s的數據傳輸率定為單倍速光驅。300KB/s的數據傳輸率也就是雙倍速。依次計算得出。 數據傳輸率:(data-transfer-rate)是指光驅每秒中在光盤上可讀取多少千字節(kilobytes)的資料量,直接決定了光驅運行速度。單倍速光驅的數據傳輸率是150KB/s。 平均讀取時間:(Average-Seek-Time)是指激光頭移動定位到指定的預讀取數據(這時間為rotation-latency)后,開始讀取數據,之后到將數據傳輸至電路上所需的時間。它也是光驅速度的一重要指標。 緩存容量:它提供一個數據緩沖,先將讀出的數據暫存起來,然后進行一次性傳送。解決與其它設備的速度匹配差距。 激光頭:它由中心往外移動在Table-of-Contents區域,通過發射激光來尋找光盤上的指定位置,感應電阻接受到反射出的信號輸出成電子數據 CD:(Compact-Disc)光盤。CD是由liad-in(資料開始記錄的位置);而后是Table-of-Contents區域,由內及外記錄資料;在記錄之后加上一個lead-out的資料軌結束記錄的標記。在CD光盤,模擬數據通過大型刻錄機在CD上面刻出許多連肉眼都看不見的小坑。 CD-DA:(CD-Audio)用來儲存數位音效的光蝶片。1982年SONY、Philips所共同制定紅皮書標準,以音軌方式儲存聲音資料。CD-ROM都兼容此規格音樂片的能力。 CD-G:(Compact-Disc-Graphics)CD-DA基礎上加入圖形成為另一格式,但未能推廣。是對多媒體電腦的一次嘗試。 CD-ROM:(Compact-Disc-Read-Only-Memory)只讀光盤機。1986年, SONY、Philips一起制定的黃皮書標準,定義檔案資料格式。定義了用于電腦數據存儲的MODE1和用于壓縮視頻圖象存儲的MODE2兩類型,使CD成為通用的儲存介質。并加上偵錯碼及更正碼等位元,以確保電腦資料能夠完整讀取無誤。 CD-PLUS:1994年,Microsoft公布了新的增強的CD的標準,又稱為CD-Elure。它是將CD-Audio音效放在CD的第一軌,而后放資料檔案,如此一來CD只會讀到前面的音軌,不會讀到資料軌,達到電腦與音響兩用的好處。 CD-ROM XA:(CD-ROM-eXtended-Architecture)1989年,SONY、Philips、Micuosoft對CD-ROM標準擴充形成的白皮書標準。又分為FORM1、FORM2兩種和一種增強型CD標準CD+。 VCD:(Video-CD)激光視盤。SONY、Philips、JVC、Matsushita等共同制定,屬白皮書標準。是指全動態、全屏播放的激光影視光盤。 CD-I:(Compact-Disc-Interactive)年,是Philips、SONY共同制定的綠皮書標準。是互動式光盤系統。1992年實現全動態視頻圖像播放 Photo-CD: 1989年,KODAK公司推出相片光盤的橘皮書標準,可存100張具有五種格式的高分辨率照片。可加上相應的解說詞和背景音樂或插曲,成為有聲電子圖片集。 CD-R:(Compact-Disc-Recordable)1990年,Philips發表多段式一次性寫入光盤數據格式。屬于橘皮書標準。在光盤上加一層可一次性記錄的染色層,可通進行刻錄。 CD-RW:在光盤上加一層可改寫的染色層,通過激光可在光盤上反復多次寫入數據。 SDCD:(Super-Density-CD)是東芝(TOSHIBA)、日立(Hitachi)、先鋒、松下(Panasonic)、JVC、湯姆森(Thomson)、三菱、Timewamer等制訂一種超密度光盤規范。雙面提供5GB的儲存量,數據壓縮比不高 MMCD:(Multi-Mdeia-CD)是由SONY、Philips等制定的多媒體光盤,單面提供3.7GB儲存量,數據壓縮比較高。 HD-CD:(High-Density-CD)高密度光盤。容量大。單面容量4.7GB,雙面容量高達9.4GB,有的達到7GB。HD-CD光盤采用MPEG-2標準。 MPEG-2: 1994年,ISO/IEC組織制定的運動圖像及其聲音編碼標準。針對廣播級的圖像和立體聲信號的壓縮和解壓縮。 DVD:(Digital-Versatile-Disk)數字多用光盤,以MPEG-2為標準,擁有4.7G的大容量,可儲存133分鐘的高分辨率全動態影視節目,包括個杜比數字環繞聲音軌道,圖像和聲音質量是VCD所不及的。 DVD+RW:可反復寫入的DVD光盤,又叫DVD-E。由HP、SONY、Phioips共同發布的一個標準。容量為3.0GB,采用CAV技術來獲得較高的數據傳輸率 PD光驅:(PowerDisk2)是Panasonic公司將可寫光驅和CD-ROM合二為一,有LF-1000(外置式)和LF-1004(內置式)兩種類型。容量為65OMB,數據傳輸率達5.0MB/s,采用微型激光頭和精密機電伺服系統。 ABS平衡系統:(Auto-Balance-System)是DIAMOND-DATA最新推出的三菱鉆石系列高倍速光驅所配帶的,是在光驅托盤下安上一具鋼銖軸承,光驅震動時,鋼珠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到質量輕的部分,起到平衡作用,加大讀盤能力。 部分安裝:(Partial-Installation)在安裝軟體時,只安裝一些必須或基本的檔案,當執行特殊的功能時,再讀取或執行光盤中的檔案,這樣系統便可配合一具有高速度、高效能和高穩定的光驅,達到最佳效能 DVD-RAM:DVD論壇協會確立和公布的一項商務可讀寫DVD標準。它容量大而價格低、速度不慢且兼容性高。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