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前改變世界,八位創新者的金玉良言 |
發布時間: 2012/7/26 16:10:06 |
隨著工具的普及,發明創造已經發展成一項全民運動。“發明家”的頭銜不再局限于那些深居簡出、沒日沒夜地宅在實驗室的科學狂人。設計師、網絡開發者、企業家等也加入發明家的隊伍,掀起了新的改變世界的革新風暴。 從照片分享應用到酸奶制成的服裝,The99percent篩選了八個創業案例,這些創業者的年紀都不到30歲。從他們身上,你或許可以學到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 1. 簡便為先 Daniel Ek,Spotify創始人,29歲。 Spotify創立之初,Daniel Ek曾多次說道:“音樂服務要想成功,必須提供比盜版更便利的服務。”Ek知道要想人們使用Spotify,Spotify必須更快、更易于使用,并且比盜版更易獲取。他癡迷于減少點擊和聲音響起之間的間隔,這意味著他需要配置更多的服務器,同時不斷地改進代碼。 2.串聯一切 Javier Fernandez-Han,多用系統發明人,17歲。 Javier Fernandez-Han設計了一個基于藻類的廢料處理系統,可以制造生物燃料、食物和氧氣。簡而言之,這個系統在一個獨立單元內解決了多個問題。Han認為單獨一個發明很難很少解決全部問題,一葉障目是我們常遇到的問題,我們需要將看似不相關的東西關聯起來。 3.就地取材 William Kamkwamba,風車工程師,24歲。 14歲時,William Kamkwamba在借來的教科書上看到了一張風車的的圖表。他在圖標基礎上修改了設計,在自己屋后搭起了一臺五米高的風車。他所用的材料是一些現有的雜貨:壞掉的單車、拖拉機的風扇葉片、破舊的減震器、蓄電池以及藍桉樹。這座風車和自制的斷路開關一起工作,仍在為他們家供電。 4. 將個人發明推向大眾 David Karp,Tumblr創始人,25歲。 David Karp說自己并不是一個愛寫長篇大論的人。他喜歡“tumblelogs”。這是一種始于2005年的簡易博客形式,它給予文字、圖片、視頻和音頻同樣的權重。在花了一年時間等待別人推出相應的博客程序后,Karp決定自己建造一個可以滿足他需求的網站。他用這些代碼開發了Tumblr。Karp相信很多人和他一樣,都期望用Tumblr的方式分享內容。 5. 解決那些與你切身相關的問題 Anke Domaske,QMilch牛奶織品發明人,28歲。 Anke Domaske發明了一種與眾不同的紡織品,它由酸奶制成。這個名為QMilch的織物有些像絲綢,但能像棉花一樣用于醫療處理和清洗。她的繼父在治療癌癥的過程中飽受皮膚刺激之苦,她因此萌生了設計一種不刺激皮膚的紡織品的想法。一公斤的QMilch只需要耗費兩升水,比制棉高效5000倍。 6. 投向真實世界然后觀察 Kevin Systrom,Instagram創始人,27歲。 Instagram最初的原型是Burbn,一個結合了Foursquare簽到功能和圖片分享等內容驅動功能的混合網站。Burbn有些過于復雜,很難吸引用戶使用,不過Kevin Systrom表示它為他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他發現“人們使用它的方式和我們預期的不一樣。”在Systorm和Co意識到圖片分享是Burbn的殺手級功能之后,他們開始轉于圖片分享這一塊,拋棄了其他功能,最后催生出了這樣一個簡潔、高效,并且備受歡迎的Instagram。 7.精簡和優化你的聚焦點 Macro Arment,Instapaper創造者,29歲。 Macro Arment創建Instapaper的目的是方便他在上班的地鐵閱讀網頁內容。他只花了一個網上就把應用開發完成。在和他人分享前,他自己使用了數月。當他把Instapaper開放給公眾后,他在短短幾天之內就獲多了不少用戶。Macro曾提到Instapaper的成功有部分是源于他的設計哲學,他刻意減少那些需要時間投入的功能。這些功能不僅耗費大量時間,而且很難完成,最后的結果也往往不盡人意。相反,Instapaper集合了一些簡單的功能,從不刻意追求復雜。 8.為你的發明注入靈魂 Zac Manchester,Sprite發明人。 Zac Manchester在Kickstarter的項目上宣稱,他想使每個人都能輕松的的探索太空。他推出了Sprite,這是他普及航天飛行計劃的第一步。Sprite是一個郵票大小的衛星,內置太陽能驅動和無線。他的項目吸引了315位捐助者,籌集到7.5萬元資金,并計劃于2013年發射這些個性化的Sprites到近地軌道。通過使人們關注發明背后的意義和理想,而不是技術原理本身,Manchester有了更多的額外收獲。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