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技術基礎 |
發布時間: 2012/7/26 16:26:03 |
隧道技術是一種通過使用互聯網絡的基礎設施在網絡之間傳遞數據的方式。使用隧道傳遞的數據(或負載)可以是不同協議的數據楨(此字不正確)或包。隧道協議將這些其它協議的數據楨或包重新封裝在新的包頭中發送。新的包頭提供了路由信息,從而使封裝的負載數據能夠通過互聯網絡傳遞。 被封裝的數據包在隧道的兩個端點之間通過公共互聯網絡進行路由。被封裝的數據包在公共互聯網絡上傳遞時所經過的邏輯路徑稱為隧道。一旦到達網絡終點,數據將被解包并轉發到最終目的地。注意隧道技術是指包括數據封裝,傳輸和解包在內的全過程。 隧道所使用的傳輸網絡可以是任何類型的公共互聯網絡,本文主要以目前普遍使用Internet為例進行說明。此外,在企業網絡同樣可以創建隧道。隧道技術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和完善之后,目前較為成熟的技術包括: 1.IP網絡上的SNA隧道技術 當系統網絡結構(SystemNetworkArchitecture)的數據流通過企業IP網絡傳送時,SNA數據楨將被封裝在UDP和IP協議包頭中。 2.IP網絡上的NovellNetWareIPX隧道技術 當一個IPX數據包被發送到NetWare服務器或IPX路由器時,服務器或路由器用UDP和IP包頭封裝IPX數據包后通過IP網絡發送。另一端的IP-TO-IPX路由器在去除UDP和IP包頭之后,把數據包轉發到IPX目的地。 近幾年不斷出現了一些新的隧道技術,本文將主要介紹這些新技術。具體包括: 1.點對點隧道協議(PPTP) PPTP協議允許對IP,IPX或NetBEUI數據流進行加密,然后封裝在IP包頭中通過企業IP網絡或公共互聯網絡發送。 2.第2層隧道協議(L2TP) L2TP協議允許對IP,IPX或NetBEUI數據流進行加密,然后通過支持點對點數據報傳遞的任意網絡發送,如IP,X.25,楨中繼或ATM。 3.安全IP(IPSec)隧道模式 IPSec隧道模式允許對IP負載數據進行加密,然后封裝在IP包頭中通過企業IP網絡或公共IP互聯網絡如Internet發送。 隧道協議 為創建隧道,隧道的客戶機和服務器雙方必須使用相同的隧道協議。 隧道技術可以分別以第2層或第3層隧道協議為基礎。上述分層按照開放系統互聯(OSI)的參考模型劃分。第2層隧道協議對應OSI模型中的數據鏈路層,使用楨作為數據交換單位。PPTP,L2TP和L2F(第2層轉發)都屬于第2層隧道協議,都是將數據封裝在點對點協議(PPP)楨中通過互聯網絡發送。第3層隧道協議對應OSI模型中的網絡層,使用包作為數據交換單位。IP overIP以及IPSec隧道模式都屬于第3層隧道協議,都是將IP包封裝在附加的IP包頭中通過IP網絡傳送。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