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不是“唐僧肉” |
發布時間: 2012/7/27 15:21:02 |
近兩年,云計算產業在中國“風起云涌”,仿佛成了“唐僧肉”,誰都想要。有的地方,云計算產業發展出現了規劃無序、盲目求大,甚至借云概念圈地圈錢等苗頭,須引起重視。 初步統計,已有超過20個城市提出發展規劃并已開建云計算數據中心(以下簡稱云中心),除東部沿海地區和一些西部重鎮外,還包括部分偏僻省份和二三線城市。建設云中心,需要強大的云計算技術支持、充足廉價的能源供給,以及廣闊的消費應用市場。各地應因地制宜,不可一哄而上。 部分地區規劃的云中心規模動輒幾十萬至上百萬臺服務器,還有地區稱將建設“亞洲最大”、“世界第一”的云計算產業中心。云計算是為滿足“服務和應用”應運而生的,一些地區“瞻前不顧后”,不與市場需求銜接就匆匆上馬云中心,且存在“重硬件、輕軟件”的傾向。如果缺乏應用商業模式等關鍵銜接內容,中國兩三年內可能出現不少閑置的云中心,一批耗資不菲的服務器就可能淪為過時的“電子垃圾”。 此外,個別地區的云計算發展出現“跑偏”跡象,有的換個名號就叫云計算產業園,甚至還出現打著云計算旗號搞房地產開發和傳銷的案例。有的跨國企業為牟利誤導國內部分地方政府,大力推銷昂貴的服務器,導致價格低廉且有足夠能力的國產服務器很難獲得重視。實際上,Google等成功企業的云計算發展模式,是用軟件和網絡把海量單體計算能力較低的服務器連接起來,發揮“集成效應”,其制勝法寶,是硬件數量雖多但單價低廉,并非越貴越好。 在云計算產業發展過程中,還有一些問題亟待破解: 一是云計算產業引導機制待理順,中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領域潛在的云計算應用需求很大,但實踐中還需解決政府部門協同、政府信息資源開放共享、政府業務外包等方面的機制體制問題。 二是產業規劃和管理欠精細化,當前一些地方出臺的云計算相關政策大多停留在整體規劃、行動計劃層面,難免存在政策措施粗放、“一刀切”情況。 三是行業標準缺失有待填補,中國云產業尚缺乏統一的技術和運營標準,制約了產業健康發展。 四是產業基礎薄弱,與國外企業相比,中國云計算企業尚不具備規模優勢,而且研發能力和獲利能力均較弱。 五是人才緊缺成制約瓶頸,國內的云培訓剛起步,大學教育以及國內機構的研究也都剛開始,“等米下炊”的企業很難招聘到人才。 發展云計算產業,是搶抓科技產業先機的表現,但若盲目、無序發展就會傷害產業本身。云計算不是“唐僧肉”,誰吃了都能長生不老。如何發展需要著眼長遠、科學推進。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