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指標 評判ERP項目是否成功 |
發布時間: 2012/8/10 15:08:52 |
ERP項目上線后是否就代表這個項目圓滿成功了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ERP項目上線,只是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或者說,只是基礎。那么是否有指標能夠來判斷ERP項目是否到底成功了沒有?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根據筆者這么多年的工作經驗來看,至少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判斷ERP項目是否取得了預計的效果。
一、 庫存數量與金額是否準確? 庫存數量與金額是判斷ERP項目是否成功的最基本的一個指標。要實現這個指標,說起來容易,最起來確有相當的難度。以為庫存數量跟很多模塊與業務相關。如跟采購入庫、倉庫領料、成品出貨等作業都息息相關的。除此之外,可能還關系到一些特殊的業務。如自動扣料、不良品退貨、樣品領料、客供料管理等等。所以如果企業在上ERP項目的時候,如果能夠做到庫存數量的準確,就可以算的上取得了一部分成功。而且這個成功對于后續的作業又有很大的影響。如果系統中庫存數量不準,則對采購計劃、生產計劃,甚至最后的產品交期,都會產生致命的影響。 跟庫存數量一樣,庫存的金額也是很重要的一項內容。而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比庫存數量更加的關鍵。因為庫存金額與單位成本直接跟生產成本相關。庫存成本如果不準的話,那么系統中得出的生產成本跟實際的生產成本就會相差很多。所以說,庫存數量與庫存金額,即可以說是ERP項目取得成功的指標,也可以說是ERP項目的基礎數據。這兩個內容準確了,后續的作業才有運行的使用價值。相反,若這兩個數據與實際數據相差比較大的話,則后續的作業,如生產計劃、生產成本等等,就沒有實施的必要了。故筆者認為,這個指標是判斷ERP項目是否取得了階段性成功的一個標志。 二、 生產與采購計劃與實際相差多少? 雖然庫存數量與金額是判斷ERP項目是否成功的指標,但是并不是最終的指標。如果光光要求庫存數量準確,那么只需要上一個進銷存管理系統即可。沒有必要浪費這么多的精力與時間,來上一個ERP系統。所以,除了這個指標之外,還必須考慮生產與采購計劃的準確率。眾所周知,計劃才是ERP系統的核心,也是其難點。 現在大部分的ERP系統都是基于MRP計劃所設計與開發的。不過這個模型太過去復雜,能夠實現的企業并不是很多。為此不少軟件企業在這個模型的基礎上,都開發了一些簡單易行的計劃系統。如在考慮生產計劃的時候,根據企業需求的不同,可以選擇是否需要考慮企業產能限制,是否需要設置提前期等因素。讓系統估計采購計劃也是如此,可以在系統中設置是按凈需求考慮采購計劃還是按毛需求計算采購數量。對于一些按單生產與采購的企業來說,毛需求采購計劃,再適當的結合安全庫存與最小采購量;或者將安全庫存與按定單采購計劃分開來考慮,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筆者說了這么多,主要說明一個問題,就是“生產與采購計劃”這個指標不象庫存數量那個指標,有比較嚴格的限制,或者說是一個硬性指標。生產與采購計劃指標是比較具有彈性的。主要需要根據企業的生產模式與管理需求,來選擇合適的指標值。如企業不是按單生產與采購,或者說企業對于生產什么、生產多少具有一定的主導權,那么可能對于生產計劃與采購計劃的要求比較嚴格。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庫存,提高庫存的周轉率,降低生產成本,則會要求系統能夠計算出半年甚至一年的最佳采購與生產計劃。但是對于那些小批量生產或者按客戶定單生產的企業來說,他們的計劃周期比較短,而且可能經常有插單的情況發生。對于這些企業,生產與采購計劃的及時性與靈活性,則是企業所追求的目標。為此,在使用這個指標來判斷ERP項目是否成功的時候, 主要需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來判斷。即只需要滿足企業的情況即可,而不需要過度的追求“完美”,畢竟計劃沒有變化快。 三、 財務數據是否需要過多的手工調整? 如果把ERP系統的采購、生產、銷售、庫存等模塊比做河流的話,那么財務模塊就是這些河流最終匯聚的大海。利用專業的話語來說,ERP系統中具有信息流、數據流等等。而財務模塊是這些流量的匯聚點。如果其他模塊運行的不錯,那么當這些信息流、數據流最終匯總到財務模塊時,就不需要做過多的修改即可直接使用。相反,如果在財務模塊中需要對這些數據進行頻繁的調整,如需要頻繁的使用庫存成本調整、應收帳款金額與日期等調整作業,這就說明從上流傳遞下來的數據有錯誤。這也就說明其他模塊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問題,還需要完善。 換一種角度來說,財務模塊是檢驗其他模塊使用情況的最明顯的工具。筆者在給企業實施ERP項目的時候,很喜歡跟財務人員打交道。一方面,ERP項目的資金需要跟財務人員打好關系。話說的難聽一點,這畢竟跟自己的獎金相關。另一方面,從財務人員的反映中也可以判斷自己前面一段時間的工作成果。如果財務人員老是抱怨,其他部門傳遞過來的數據不準,那么就說明我前段時間的工作沒有到位。在前面某個環節中數據出現錯誤,導致了連鎖的問題。相反,如果財務人員的工作變得輕松了,應收應付帳款等相關會計憑證,系統生成之后,基本上不用改了,那么就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說明其他模塊運行的相當不錯。至少在數據流這一塊,沒有多大的問題。而這數據流真是ERP項目的核心之一。 所以筆者這里建議企業,如果你們不知道ERP項目是否取得了效果,那么不妨多去聽聽財務人員的建議。他們雖然沒有參與到所有的模塊實施中去,但是確實所有作業的最終結點。他們的對系統的評價,或許不怎么理性,但是卻是最直觀的、最感性的,具有比較大的參考價值。 四、 信息的控制程度是否達到要求? 其實前面三個指標,最終可以歸結為數據流是否準確。但是ERP系統中除了數據流之外,還有信息流。即信息的共享程度、信息的安全性、以及信息流的傳遞。簡單的是或,就是信息是否能夠及時的傳遞到給看到的人的手里。如銷售定單或者采購定單的變更,能否及時的傳遞給相關人員;在下采購定單的時候,容易出錯的地方是否能夠給予及時的提示,或則或能否自動判斷、減少錯誤發生的紀律;當采購交貨期接近時,能否給予采購人員一定的提示等等。 企業在評估ERP項目的使用效果時,除了要考慮數據流的準確率的同時,也需要評估這些信息流的流向。用戶能否在需要的時候獲得這些有用的信息。在使用這個指標的時候,需要企業項目管理員在項目開始之前就列出這些指標。然后在項目的是實施過程中,就跟實施顧問一起,結合這些要求,來推進ERP項目。最后在項目竣工時,或者后續的完善中,結合這些需求,來評估ERP項目的使用價值。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enidc.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