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與ERP比較看PDM實施方法論的特點 |
發布時間: 2012/8/18 10:50:33 |
在過去國內的一些PDM的項目實踐中,還往往僅限于技術部門的工程數據管理系統,與實施ERP系統相比,沒有引入實質性的管理改革;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要發揮PDM的威能,必須把PDM作為企業級的管理軟件來開展實施。同時,對實施顧問以及項目經理而言,在PDM軟件實施項目中,項目進程的控制、質量的保證、技術的交付以及管理流程重組的有效性往往是他們關心的問題,專業的實施方法論是解決這些問題并保證客戶的滿意度的有效方法。
經過多年的實踐,ERP實施方法論已經比較成熟,例如SAP的ASAP或ValueSAP方法論,Oracle的AIM方法論。由于PDM軟件的特性以及產品數據的特性,PDM系統的實施與ERP系統的實施有相當多不同的地方。下表對ERP和PDM實施的一些要點做一簡單比較。 ERP PDM 信息的歸結核心財務及成本 產品定義 控制對象業務流程 結構化的信息分析和歸類方法 控制方法計劃(生產和物流的計劃) 可跟蹤的變更記錄 信息來源可預測 隨機性強 軟件既有功能復雜、全面 簡單 客戶化開發[用戶功能性界面]少 中 業務流程重組復雜度{ 中 信息對象的復雜度中 { 作為企業管理軟件,與ERP實施相比,PDM項目實施的共同的思路在于: 一、必須建立企業級的,以企業的客戶需求為驅動的業務流程體系和信息規范。系統的實施伴生的是管理的優化,隨著業務流程再造【BPR】理論通過信息技術得到完美的實現,企業管理人員達成了一個重大共識:以客戶為核心的、跨越職能部門的“流程”來觀照業務,而不是以企業傳統層級的、部門本位化的職能運作來開展業務。通過IT技術推動業務的優化如果在企業某個職能部門進行,或者在供應鏈體系里某個孤立的企業進行,反而會造成新的信息孤島和信息溝通障礙。所以,ERP實現了財務和物流、銷售以及生產制造之間的信息同步,同樣,PDM的實施必須跳出產品設計部門的領域,以所謂的“客戶的聲音”作為流程的驅動源,橫跨設計、工藝、技術標準管理、生產規劃、制造執行、銷售等等企業相關職能環節,消除了流程冗余和錯誤,提高工作的效率和信息的準確性,達到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縮減產品上市周期的目的。質量、成本、上市周期通常是實施一個PDM項目的效果衡量的關鍵績效指標(KPI)。 二、項目管理、業務流程優化和變化管理等非技術性的因素在保證實施的成功率方面,具有與技術因素等量齊觀的重要性。管理軟件的實施非常強調人的作用,領導的支持、人員轉變的促成、溝通和協調等因素一般被認為是關鍵成功因素。PDM系統的最終用戶很大一部分是產品設計人員,在現實中,技術人員時常有一些 “創作沖動”,不必要地在設計中標新立異,習慣個人主義的工作方式,具有保密個人創作的本能等工作特點,這與PDM倡導的提高設計重用率,團隊協作和“公共工作區”等工作方式存在抵觸。依靠企業領導的重視,開發共同愿景和加強溝通,從而推動變化管理是PDM實施中一個重要的環節。 三、正確認識實施期望,減少技術風險。管理軟件的實施畢竟不同于軟件的開發,應該把項目資源和項目重點放到對業務問題的分析、優化和實現上去,避免技術細節的糾纏。特別是對過去沒有系統的企業第一次導入PDM這樣的大型管理系統,更要分清80/20原則。一般來說,大多數PDM軟件的功能性模塊的既有功能已經抽象了企業的一般性的需求,在作出開發獨有功能前,顧問和用戶最好仔細考慮進行這些開發的必要性。當然,產品數據的靈活性決定了PDM實施的技術開發量要稍多于ERP軟件的實施。 與ERP這類的管理軟件實施相比,PDM的實施又具有以下一些顯著的不同之處: 一、主數據的準備將圍繞數據的分類管理: 對ERP這樣的業務系統來說,不同企業雖然業務不同,但是會計帳套設置、訂單格式、物料信息等還是基本類似或者有共通部分,因而一般ERP實施無需過多考慮數據格式的問題,或者,在實際實施過程中,盡量向軟件本身的格式去靠攏。然而,構成產品定義(Product definition)的數據規格在不同企業以及同企業的不同部件(例如電子器件和機械結構件)之間則千差萬別,例如電子器件更多的是電氣性能的描述,而機械件則是物理屬性和規格尺寸的描述。因而,PDM數據的靈活度要比ERP大很多。PDM實施一般用“對象化”的思路去厘清產品項目定義的各個信息組成;各種文檔,如設計規范、二維圖紙、三維模型、技術文件、工藝數據文件、制造資源文件等等雖然看起來復雜,實質上都是與某個構成產品定義的“對象”有著對應關系的支持性文件;而數據的靈活性則表現為屬性(Attribute或Characteristics)的多樣化。因而,PDM的實施在數據準備方面有著與其他管理軟件實施迥然不同的思路,支持這種思路的,則是分類管理(Classification)的方法。 分類管理就是將企業業務數據對象的事物特性,例如功能特性、制造特性、成本特性和幾何特性等以屬性的形式抽象出來,并將屬性進行歸類,建立一個層級的類結構。可以說,分類管理構成了整個PDM的實施框架,也是定義PDM系統數據范式的基礎,使得查詢、分析、結構配置等功能成為可能。產品本身的分類管理有一些參考性標準,例如德國事物特性定義標準DIN 4000,以及我國的國標“事物特性表定義和原理”GB/T10091.1-1995。此外,在實施中,還要研究項目管理的項目活動的分類問題。 二、通過動態的業務建模來搭建業務邏輯。 ERP由MRPii發展至今有了近20年的歷史,業務邏輯相對來說已經模式化成熟,形成了軟件內涵的所謂“最優業務實踐”,在實施中,無論是SAP的“業務藍圖”還是Oracle的“未來流程設計”,其實與軟件本身的業務邏輯相去不遠。與之相比,PDM應用不到10年,加上企業研發和工程管理本身業務的靈活性,PDM軟件不僅需要有基本的現成業務功能,而且必須適應企業靈活的業務邏輯。關于PDM軟件選型甚至有一種說法,“與其看PDM產品功能有多強大,不如看產品有多容易定制”。當前,先進的PDM系統都提供了一套定義整個系統數據范式 (schema) 的環境,也就是通常說的業務建模器(business modeler),主數據的格式可以通過這個工具非常靈活地定義。下圖是PDM系統一般的建模對象。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