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時代的服務管理 |
發布時間: 2012/8/20 9:40:09 |
如何將IT與業務結合起來,實現對數據和資源的可視化、可控化和自動化、虛擬化、云計算等技術和模式在企業中部署時顯得尤其重要。
服務管理是企業IT項目的重點之一,而在業務變更迅速、虛擬化大行其道、云計算離用戶越來越近時,服務管理又被賦予了新的涵義。
今年2月,Pulse 2009在美國落幕,IBM在大會上隆重推出了它構建智慧地球的核心理念之一——動態架構。服務管理、虛擬化、高效節能、資產管理、信息基礎設施、業務彈性和安全性是構成動態架構的七大元素。而服務管理則是其動態架構的核心。
在之后的Pulse巡展北京站,在接受記者采訪時,IBM大中華區Tivoli開發部總經理及IBM中國開發中心云計算總監譚瑞忠說道:“IBM的服務管理,要解決的首先是企業遇到的一些迫在眉睫的挑戰:我們知道,Server Room里85%的計算資源被閑置,而投資方面,有80%的投資用來維護運作,并不是帶來創新。這種浪費是可觀的。”
那么,從業務到IT,服務管理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作為一個數據中心的管理者如何把這些企業想要的東西串起來,是IBM Tivoli服務管理要做的工作。譚瑞忠打了個比方:“現實生活中我們有海港的概念,現實物流中研究的就是怎么樣把貨物集中到一個港灣,怎么樣負責調配各種資源來支持輪船。在計算中心也有相似的理念。而這種IT‘港灣’的有效運作就需要依靠服務管理,需要從業務到IT的資源整合。”
在這種整合中,存在兩項核心技術:數據庫和事件管理平臺。首要就是數據庫技術,業務種類的增加和變更,隨即便會有對應的數據庫數據的增加,所有設備的電子化也形成了大量的數據,需要技術將這些數據整合。這其中,性能分析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式——做一些對于性能的分析,向商務靠攏,通過數據分析轉化成對業務流程的自動化,可以返回到IT部門,重新管理環境。另一個技術核心是事件管理平臺。企業的現實活動中,很多數據是通過一個事件產生,這樣,任何一個設備出現故障或者任何一個應用出現故障都會產生事件,如何讓這些事件聯系起來?
譚瑞忠舉例道,“比如,一個服務器宕機了,對于業務和應用的影響,可以通過不同的數據服務器把一個事件和其他事件關聯起來,一個事件是網絡宕機的,但是另外一個數據源,可能因為去年發生了海嘯或者地震把數據中心損壞了,最后反映到管理人員的數據是一個完完全全跟他相關的最終的原由,并不是一個數據。”事件管理是Tivoli提供的一個重要技術。
把IT資產和非IT資產整合在一起,給業務領導全面一致的視角,對于CEO、CIO、對于業務領導怎么實現更快的業務創新是有相當大的幫助。與IBM今年側重行業的戰略一致,Tivoli的服務管理也開始給重點行業打包解決方案,在電信等行業有比較成功的應用。
云計算是IBM2009年的重點之一,而服務管理更是在云時代有了新的挑戰。在企業客戶環境里面,云計算和動態架構是一致的——它們提出的特性,實現動態架構和實現云計算達到的特性是相吻合的。它們都要求實現動態資源的部署,要求運用虛擬化,優化技術,能夠達到快速管理的功能。
以運用虛擬化技術為例,IBM軟件集團大中華區Tivoli軟件總經理許偉利說道,“如果是一臺機器服務一個應用,那么比較容易調配和監控。但在一個虛擬的環境里,就可能會出現不可控的情況,都是虛擬化所產生的復雜度。當企業中一個服務器服務十個或十五個應用,它的復雜度就會越來越高。怎樣把虛擬的參數在儀表盤里清晰地顯示出來?怎樣把虛擬環境下面的應用占用資源的數據能夠總結出來?IBM也正在跟VMWare等廠商合作,提供一些解決方案,能夠把它的環境參數顯示到我們的服務平臺上面去。”
虛擬化給服務管理帶來了挑戰,而服務管理的價值也會在虛擬化的過程中得到提升。“在虛擬化環境中通過對容量應用趨勢和資源池的可視化,監控動態架構的健康狀況和性能,實現及時的資源與容量分配,以及工作負載和系統功能的自動化,使跨虛擬系統實現優化與平衡。”譚瑞忠總結道。
云計算或者其他新的IT應用模式,都不只是概念,而是包含了像服務管理等眾多重要IT分支的變革與提升。做好從業務到IT的整合,做好服務管理,在企業內實現云模式的資源利用,才能讓企業在虛擬時代、云時代保有IT競爭力。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