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云計算架構:全面視角 |
發布時間: 2012/8/25 19:39:41 |
歸結到底,云計算架構部署成了下一代成本管理問題,即傳統IT平臺轉變為資源節約型動態托管框架。雖然這種對云計算基于成本的觀點主導了云部署,但它缺乏對云計算的全面觀察。 除了成本問題外,生產部門試圖通過部署云計算架構來提高員工的生產力。對于這些部門而言,部署云計算模式的最大優勢是該模式能夠更快更靈活地部署IT工具。生產部門希望能夠靈活地向用戶呈現應用服務,基于成本和其他指標來為應用分配資源。這意味著需要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來看待整個IT架構,特別是網絡。 云計算模式有效性取決于應用和資源池的靈活性 這兩種形式的靈活性需要兩個技術領域的演變。一個是到簡單應用編程接口(API)集成模式的應用演變,其中每個應用服務都顯示為一個URL,根據需要顯示在員工屏幕中。另一個是虛擬化從數據中心的靜態分區到動態資源池的演變,這種動態資源池能夠被任何人托管在任何地方。在一個高效的云計算模式中,員工可以通過類似軟件即服務(SaaS)交付來以最佳方式獲取他們需要的數據,并且,每個應用將以最佳成本效益的方式運行。 隨著虛擬桌面、基于瀏覽器的訪問、BYOD(攜帶自己設備到工作場所)以及面向服務的架構(SOA)等趨勢的發展,大多數應用都能提供類似SaaS的靈活性。然而,在資源層面,靈活性并不是那么簡單的事,資源靈活性給網絡帶來復雜的挑戰。并且,私有云可能與公共云托管混合,而這擴大了動態問題。 隨著應用的資源分配變得更動態,傳統架構和優化策略受到挑戰。我們才剛剛學習了如何處理數據中心與外包云主機間合作的分布式責任問題,我們也才剛剛了解了如何創建和維護資源池,它與用戶應用保持連接將會影響網絡。 三個云計算架構組件:訪問、資源池和地址映射 所有云計算模式都有三個關鍵組成部分:訪問、資源池和地址映射。訪問組件讓用戶連接到他們需要的應用。資源池支持用戶用于運行這些應用的服務器和存儲。地址映射組件通過URL等參考信息鏈接彈性資源地址,并允許用戶從任何地方訪問應用。 訪問網絡通常建立在路由和VPN上。而資源池通常在數據中心網絡受到支持,這些數據中心網絡建立在以太網和虛擬本地局域網(VLAN)上。這兩個領域的技術將隨著私有云的建立而擴展,但真正的挑戰在于地址映射。地址映射是將用戶連接到正在動態資源池中運行的應用的技術,地址映射需要一定的網絡靈活性,這超越了靜態內部IT托管或互聯網托管的典型需求。如果網絡不靈活,就沒有動態的云計算模式。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