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現泡沫化隱憂 |
發布時間: 2012/8/29 17:39:35 |
第十六屆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會近日在北京閉幕。此次軟博會最大的亮點就是將云計算作為新興業態隆重的向公眾推介,用友軟件、中國軟件等國內知名軟件商紛紛在大會上展示了其在云服務領域的最新成果。 此次軟博會上,各大展廳“飄滿”了各式各樣的“云”。無論是當下流行的云計算或云存儲,還是新推出的“工業云”“企業私有云”,均在凸顯著云服務的蓬勃發展。 北京林業大學經管學院肖慧娟向記者表示:“目前云計算的市場屬于新興市場,各家企業相互追逐這一概念無可厚非。但我希望政府能對這一細分行業進行合理的規劃布局,避免類似團購網站無序競爭到最后紛紛垮臺的悲劇。而且我對照了今年3月16日由‘云計算發展與政策論壇’發布的能效測評指南,憂慮其過快無規劃的增長是否會不符合國家倡導的節能減排政策?” 上市公司紛紛跟風云計算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所今年4月發布的《云計算白皮書》顯示,2011年全球云計算服務規模約為900億美元,其中美國云服務市場規模約占60%,遠高于歐洲的24.7%和日本的10%。而我國云計算服務的總體規模較小,約占全球市場的4%左右,但年增幅能達到40%。 根據同花順iFind金融數據終端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滬深兩市共有24家上市公司涉及云計算概念。其中有像浪潮信息、方正科技、長城電腦、中興通訊(微博)等作為云計算軟硬件提供商;有中國軟件、東華軟件、浪潮軟件、華勝天成、衛士通等云計算系統集成商;還有鵬博士、網宿科技、神州泰岳等云計算服務提供商以及用友軟件、生意寶、焦點科技等云計算應用軟件開發商。 而當記者在采訪聯想集團展會代表為何聯想集團在云計算領域尚未采取更大的行動時,該公司數據技術管理部區域經理李立巖道出了云計算企業的目前現狀。他說:“目前很多企業在開展云計算的服務,但其中不乏少數盲目跟隨政策的。雖然政策的引導將推動云計算成為未來信息處理的主要方式,但企業應以實現利潤增長為出發點,在一定條件滿足的情況下方可進一步實施新興技術。” 云計算發展請先“計算”能耗 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5月26日在“2012中美清潔能源論壇”上表示,數據中心作為“云計算”的物理基礎非常耗能。 張國寶強調,以他個人掌握的中國聯通(微博)數據中心的能耗數據顯示,該中心每年耗電99億千瓦時。以中國目前標準煤的效能看,需要消耗92萬噸標準煤才能提供足夠的電力供中國聯通數據中心的能耗需求。與中國聯通對應,中國電信(微博)數據中心年耗電112億千瓦時,總計年需消耗102.95萬噸標準煤。 而據全球權威機構Gartner調查,IT行業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3500萬噸,其中數據中心成碳排放大戶。預計到2020年,全球數據中心的碳排放量將達到2059億噸。另據綠色和平的一份報告觀測,到2020年,全球主要IT營運商“云計算”(包括數據處理和電信網絡)的能耗將近2萬億千瓦時,超過德、法、加和巴西等4國的能耗總和。 在我國,IT行業的能源消耗量同樣驚人。2011年,我國數據中心總耗電量達700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5%,相當于2011年天津市全年的總用電量。 當記者就云計算的目前爆發式發展與節能降耗政策之間出現的摩擦采訪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標準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高巍時,他對記者表示,從單一角度上來看,云計算的能耗的確很大,但通過比較不難發現,采用云計算技術后,單位信息處理能力能耗有明顯的下降,這就是推動云計算發展的根本動力,而單一考慮能耗并不妨礙云計算發展。 而在我國目前的云計算實踐中,國家尚未建立統一的數據中心能效指標體系。站在企業日常業務經營層面,如果忽略綠色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國內的云計算行業將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陷于困境。 因此,軟件企業想從云計算里分一杯羹,都應以節能降耗作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經濟模式,通過建立綠色數據中心,加大云計算的能源消耗監控,合理削減空閑時服務器能耗,進而實現行業性的低碳發展。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