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2012云計算市場發展影響情況 |
發布時間: 2012/9/5 16:21:20 |
云計算.和大數據這兩個詞已經更多地被放在一起討論,而從應用角度看,大數據更能挑動用戶的神經。目前,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面臨著大數據的困擾,但是擁有著幾千萬甚至幾億客戶的運營商,大數據所帶來的問題日益顯現。日前在Teradata主持的第四屆中國云計算.大會云計算.與大數據分論壇上,上海電信和廣東移動的嘉賓就分享了其各自在大數據層面面臨的挑戰。
而云計算.被運營商作為解決大數據問題的一個法寶,其中廣東移動為此就帶來了好幾片云。在當天的論壇上,除了解決大數據問題,云計算.還促進了運營商新業務的拓展。如上海電信的基于DPI的創新服務和基于OIDD數據開放提供的創新服務等。 運營商記錄人們的行為大數據帶來挑戰 電信運營商的行為與現代人們的生活、工作都已是緊密相連,在提供更多服務的同時,運營商也成為現代人行為的記錄。中國電信上海公司資深經理兼副總工程師王思偉就用了一句話來形容運營商和人們生活的關系:電信運營詳細記錄了人在現代化社會的信息指紋。 從電話號碼、通話記錄和上網記錄,到基于手機定位、流量和內容分析等,無一不記錄著人們的行為。 對于這些數據背后所隱藏的價值,運營商并沒有進行很好的挖掘。王思偉指出其實很多人都可以想象這些數據怎么去發揮價值:一、復合關聯,即把分散在網絡中各個環節的數據匯聚拼接處用戶真正的全貌;二、泛在挖掘,把握單個用戶的真正需求,挖掘潛在用戶群的行為特征;三、快速實時,能及時的反映到對用戶的服務上。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王思偉用一個數據說明了實現以上三條的難度:現有DPI的分析僅僅是每天400GB數據僅用作幾張報表。 上海電信每分鐘有8萬條位置更新信息、每小時近300萬次移動電話呼叫、每天70-100TB及30億次點擊的互聯網訪問量。 這樣的大數據量對于電信運營商會帶來哪些挑戰呢?王思偉指出這個挑戰也是來源于如何更好地應用大數據中發現的,一是希望將數據匯聚形成信息資產,但是海量數據成本太高;二是進行數據挖掘以豐富資產內涵,但是目前數據挖掘的手段很匱乏;三是開放數據以提升資產的價值,但是事實是數據經營的困難重重。 其實王思偉所表現出的對于大數據的又愛又恨,是很多其他領域的企業也會面臨的情況。一方面是會說話的數據可能會帶來的價值,一方面又是讓數據開口說話的難度和成本都過高。 云計算.的有容乃大會解決這種矛盾嗎?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