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杭州8月4日專電(記者段菁菁)進入8月,暑期檔動畫電影的“較量”日趨白熱化。《昆塔·盒子總動員》與皮克斯“12年磨一劍”的《怪獸大學》“狹路相逢”。標榜為“中國第一部運用云計算技術制作”的3D動畫電影,《昆塔》不僅是暑期檔的國產動畫代表,也承擔著與好萊塢動畫的一次“較量”。
盡管目前排片和票房頗為理想,但不少觀眾認為,《昆塔》3D效果在國產動畫中位列前茅,但故事情節對成年人來講還是稍顯稚嫩,不像很多好萊塢動畫片那樣老少咸宜。
首用“云計算”為國產動漫探路
暑期檔,面對多部中外大片的強勢擠壓,由浙江博才傳媒打造的3D動畫電影《昆塔》首映日在全國20個主要城市拿到4000多場排片,超過市場總量的7%,排名第五。在杭州,排片場次和票房更是打敗已有多年品牌積累的“灰太狼”。
而對于關注國產動漫市場的業內人士來說,《昆塔》似乎也被期待已久。中國動畫學會研究部副主任宋磊曾表示:不管怎樣,我還從未見過國內眾多動畫界人士像期盼皮克斯大片一樣,如此期待一部國產動畫的上映。
之所以在院線與業內引起如此關注,是因為《昆塔》在制作之初就標榜為“無限逼近好萊塢制作水準”的國產動畫片。作為中國“第一部運用云計算技術制作”的3D動畫電影,《昆塔》在技術上頗有誠意——不僅通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微縮景觀立體拍攝,還獲得“阿里云”提供的6700臺高性能計算機支撐完成影片全部視效渲染工作,片尾3分鐘的決斗場面,每一幀畫面的渲染都要歷時7個小時完成。
“云計算可以解決集中投入渲染設備的問題,還可以分時使用計算機資源,至少能為一部電影節約30%的制作成本,渲染資源將不再是一個制約作品質量的瓶頸。”導演李煉認為,與阿里云的這次合作具有里程碑意義,為國內中小型的影視公司降低了技術和成本門檻,也讓國產動畫電影的探索、發展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技術有余 內容不足
《昆塔》或在技術上試圖為國產3D動畫“爭一口氣”,但過程可能不會那么順利。
盡管導演李煉認為《昆塔》已擺脫傳統式的說教,開始啟發式的引導孩子去努力踐行夢想,同時讓為人父母者學會放手給孩子成長的空間。但成年觀眾普遍認為,《昆塔》在情節設置上,雖借用了好萊塢英雄拯救的套路,但缺少鋪陳和細節的呼應,使得該片在內容上并不具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吸引力。
事實上,盒子Q版擬人化、情節設定低幼化,甚至主角“菠菜”和“奶泡泡”的名字,都表明《昆塔》將觀影群體牢牢地鎖定在兒童身上。從觀影效果來看,孩子們很買賬,不管是勇武的“菠菜”還是賣萌的“奶泡泡”都能讓孩子們在現場笑作一團,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家長的無聊”。
“國內動畫電影市場目前可分低幼型、全家型和粉絲型三塊,份額最大的是低幼型動畫,而后兩者的開發并不足。”上海炫動傳播電影事業部總經理何宇分析,盡管現在市場上80%的國產動畫片都標榜“合家觀看”,但在“全家型”這一塊,中國動畫電影并沒有產生“模范”與“先進”,只有“先驅”和“先烈”。
講好一個故事 更值得炫耀
浙江新遠文化集團副總裁張翼說:“目前來看,《昆塔》的排片和票房頗盡人意,但與延續了前作《怪獸電力公司》搞笑風格的皮克斯動畫《怪獸大學》正面對抗,任務仍然艱巨。”
2010年,浙產動畫電影《夢回金沙城》也是憑過硬的技術指標沖進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篇入圍獎,但最終因故事情節單薄而止步提名。業內人士認為,對于已經解決了技術問題的國產動畫來說,應該多花些心思在故事和人物塑造上,否則,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最成功的動畫片,不是那些在影院中引爆尖叫的技術流,而是幾年后你還能記得住形象和情節的影片。”憑借《飛屋環游記》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的皮克斯故事創意總監羅尼·卡門曾說,講一個好故事,才是電影最原始的工作,也是一部動畫片最值得炫耀的部分。在卡門看來,技術不是動漫藝術的決定因素,中國動漫業完全不用急于采用最先進的技術。
《昆塔》導演李煉也表示,《昆塔》第二部將與美國編劇合作,在故事內容和情節設計上會更好、更國際化。“當然,原創的初衷是一脈相承的,但在編劇的技巧部分會更多吸收美國的方式來完善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