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身邊的云產品越來越多,云音樂、云電視、云報紙、云筆記、云手機、云支付、云盤……什么東西都跟云沾上了邊。云山霧罩之間,不禁讓人有些發暈。什么時候云技術和我們的日常生活也聯系得如此緊密了?這些五花八門的云產品又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哪些便利?
名字很性感,技術并不新
云計算最早由Google公司提出,在2007年開始大紅大紫。這種技術是指利用大規模的數據中心或超級計算機集群,并通過互聯網將計算資源免費或按需
租用方式提供給使用者,其中的“云”可以理解為是互聯網連接的大規模計算系統。
事實上,云計算這一概念在被Google公司提出來之前,這項技術本身就已經經歷了十幾年的演變,美國著名的IT公司甲骨文、SUN等都試圖推廣營銷過,但都沒能成功。Google的成功之處在于,用一個最富有詩意的比喻運用在一項比較難懂的技術上——用戶不用知道自身是怎么獲得計算服務的,這些計算服務好像都集中在天上的云彩上,無時無刻不在頭頂籠罩,我們可以像抬頭看云彩一樣容易就獲得服務。
有人打了個比方,云計算這就好比是從古老的單臺發電機模式轉向了電廠集中供電的模式。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以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通,就像煤氣、水電一樣,取用方便,費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傳輸的。
云也接地氣,應用更親民
近兩年中國云計算應用市場發展明顯加快。中商情報網研究數據表明,2012年中國云計算市場規模超過600億元,同比增長92.3%,2013年中國云計算的市場規模將超過1100億元。具體表現在,除了大型的云計算中心建設不斷加快之外,還有眾多與云計算相關的應用服務和產品推出,讓原來只大量運用于商企之間、略顯神秘的云技術開始被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接觸。
最近被炒得很熱的云電視,實際上就是運用了云計算和云存儲的技術,使普通電視機能實現海量存儲、遠程控制等眾多功能。企業通過“云”來控制后臺數據和軟件平臺,包括基礎操作平臺和應用操作系統,彩電用戶不需要為自家的電視進行任何升級、維護、資源下載,只需將電視連上網絡,就可即時實現最新應用和海量資源的共享。
所以,只要明白了云技術的核心本質,就不難理解我們生活中這些突然出現的云應用和云產品。同理,云手機就是將云計算技術運用于網絡終端服務,通過
云服務器實現云服務的手機。每一個應用、每一個功能都是云。主要包括云助手、云便簽、云圖片、云聊、云搜索、云郵、云瀏覽器等幾大功能特色,所有的云功能都基于一個云賬號,這個賬號代表了個人在云服務器的身份證。
而其他的云筆記、云音樂、云報紙等應用,都是基于云計算技術,讓人們可以更便捷地在互聯網的環境下隨時隨地享用和分享資源與數據。越來越多可用于日常工作生活娛樂的云產品和應用,也讓以往高高在上的云技術顯得更接地氣。
安全有隱患,環境待成熟
毫無疑問,隨著越來越多的互聯網相關企業在自己的產品中加入云概念,整個2013年,云服務仍將是最為熱門的話題之一,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行業龍頭企業的紛紛加入,更使得這一市場進入全面戰爭狀態。然而,從云技術誕生的那一天起,有關于云的安全問題就一直被人們擔心。
由于云服務需要將企業或個人用戶的數據提交到數據中心,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擔心數據丟失之外,幾乎每個企業或個人都會考慮自己的數據流失或外傳。一旦丟失或是外露,其帶來的損害可能是致命的。這些事故在業界也不是沒有發生過,在中國諸如阿里云這樣的領頭公司也曾發生過因斷電而無法訪問的意外。對于個人用戶來說,使用云技術的產品或應用越多,有關于你自己的私人數據或存儲也就越多地被放到“云端”,享受便利的同時,其中風險只能個人自擔。
另外,基于云計算技術還未達到成熟,以及多數提供云服務的數據后臺還不完善,企業或個人能夠真正享受到云計算所帶來的好處還十分有限。實際上,很多產品與云計算根本沾不上邊,或很少沾邊,但這些科技企業都會給新產品貼上云的標簽。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或企業,都是在“忽忽悠悠”的情況下花費巨資買了一大堆設備來構建所謂的“云系統”,但實際應用卻少得可憐。
而對于個人用戶來說,也有不少人是被這個云那個云的宣傳噱頭給弄暈了,變得“人云亦云”。實際上,像云電視、云手機這樣的產品,在目前的后臺數據支持和社會大環境下,很難使人享受到其應有的便捷效果。
盡管有些急于求成,但不可否認的是,云計算是一種新潮流、新變革,本質是對信息產業、社會生產力的推動。隨著數據時代的到來以及云計算的成熟與推廣,云終將會越來越多地改變我們的生活。
河南億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www.laynepeng.cn)始創于2000年,專注服務器托管租用,是國家工信部認定的綜合電信服務運營商。億恩為近五十萬的用戶提供服務器托管、服務器租用、機柜租用、云服務器、網站建設、網站托管等網絡基礎服務,另有網總管、名片俠網絡推廣服務,使得客戶不斷的獲得更大的收益。
服務器/云主機 24小時售后服務電話:
0371-60135900
虛擬主機/智能建站 24小時售后服務電話:
0371-55621053
網絡版權侵權舉報電話:
0371-60135995
服務熱線:
0371-6013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