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證監會就光大證券異常交易事件召開了專場通氣會,公布了調查結果和處罰決定。因異常事件發生之后、信披之前的賣空操作,這一事件被定性為內幕交易。光大證券被處以沒收所有違法所得,以及5倍的罰款,罰沒款總金額達到5.23億元。徐浩明、楊赤忠、沈詩光、楊劍波等四人被處以警告,罰款60萬元,并在證券市場和期貨市場都被終身禁入。
在給出嚴厲罰單的同時,證監會開始對各個券商的量化投資進行排查,并試圖在鼓勵創新與加強風控間尋求一種平衡。除此之外,對現有交易制度的反思也因光大證券事件被擺上臺面,證監會即將出臺一系列政策,對異常交易發生前的防火墻、發生后的糾錯及熔斷機制做出規定。
錯誤的“重下”功能
證監會調查結果表明,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自營業務使用的策略交易系統中,訂單生成系統中ETF套利模塊的“重下”功能(用于未成交股票的重新申報),在設計時誤將“買入個股函數”寫成“買入ETF一籃子股票函數”。執行系統錯誤地將市價委托訂單的股票價格默認為“0”,導致系統對市價委托訂單是否超出賬戶授信額度不能進行正確校驗。
再加上策略投資部長期沒有納入公司的風控體系,在8月16日異常交易之前,該系統實際運行不足15個交易日,“重下”功能甚至從未實盤啟用。
直到8月16日11點05分,交易員想嘗試使用“重下”功能,讓當天第三組交易時未成交的股票自動補單,他向程序員請教,程序員演示時按下了“重下”按鈕,補單買入24只股票被執行為“買入24組ETF一籃子股票”,并報送至訂單執行系統。由此引發了234億元訂單進入上證所系統,72.7億元實際成交。
“這是光大證券內控缺失和管理混亂造成的?!弊C監會相關負責人如此評價,“策略投資部在外購軟件之后,又自行開發了訂單生成系統。系統本身就帶有嚴重缺陷。即使8月16日不出現異常交易事件,它在之后的某個時間點遲早可能會被觸發?!?/span>
內幕交易
如果僅僅是系統錯誤,光大證券僅僅會受到內控缺失、管理混亂的指責。但其管理團隊在市場尚不知情時做出的“賣空”決定,才是光大證券被認定為內幕交易、受到嚴厲處罰的最重要原因。
異常交易之后,11時20分,計劃財務部總經理沈詩光向策略投資部總經理楊劍波詢問情況后,向總裁徐浩明匯報大盤暴漲可能和策略投資部的操作有關,11時40分至12時40分,徐浩明、楊赤忠(助理總裁、分管策略投資部)、沈詩光、楊劍波等人緊急商定賣空股指期貨、轉換并賣出ETF對沖風險。
13時,光大證券開始停牌,直到14時22分,光大證券才正式公告“當天上午公司策略投資部自營業務使用獨立的套利系統時出現問題”,投資者至此才了解到上午暴漲的真相。但在此期間,光大證券卻賣空股指期貨合約共6240張,轉換并賣出180ETF 2.63億份、50ETF基金6.89億份。上述操作共獲利及規避損失8721萬元。
而這8721萬元,是證監會處罰光大證券的依據,除了沒收該收入之外,證監會還對其處以了5倍罰款。而在上述過程中參與決策的4人,悉數被罰。
除此之外,光大董秘梅鍵在對事件情況和原因并不了解的情況下,輕率向記者否認了“烏龍指”事件,這一表態被視為誤導投資者,梅鍵也因此被責令改正,并處以20萬元罰款。
此外,光大證券的自營業務(固定收益證券除外)被停,新業務被暫停審批,根據證監會要求,光大證券還將整改并處分相關責任人,并將整改情況和處理結果報告證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