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企業家陶利——做企業靠 19年前,他是一個程序員,初出茅廬,經驗不足,憑借一己之力闖世界;
省市領導蒞臨億恩科技推進電 12月22日上午,由河南省商務廳,鄭州市商務局有關領導蒞臨河南省億
怎樣選擇服務器托管商?如何 互聯網開展至今,服務器方面的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注重,假如要停止服務器
在HCC 2013云計算大會上,華為提出了“精簡IT,敏捷商道”,并推出了包括FusionCube融合一體機2.0、“融合數據平面”存儲、全閃存高端存儲OceanStor 18800F、基于SDN的Cloud Fabric 2.0數據中心網絡、全分布式高性能云操作系統FusionSphere3.0、密度最高的X8000整機柜服務器、支持遠距離異地容災的FusionInsight企業級大數據分析平臺、 “存儲、歸檔、分析三位一體”融合大數據基礎設施平臺和首款支持跨20個數據中心統一管理調度的Manageone 2.0數據中心管理解決方案。
也許華為也知道,盡管有這些產品工具和解決方案,要實現“精簡IT,敏捷商道”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情,至少是一個頗具有技術含量的挑戰。以全分布式高性能云操作系統FusionSphere3.0,它以OpenStack為基礎平臺,對應用開放App接口,對低層可以異構支持,但要想熟練使用FusionSphere3.0構建云計算應用環境,靈活調度資源,這并不輕松。很簡單,用戶缺少構建云計算應用環境的經驗。
與用戶相比,最了解這些技術的莫過于產品技術的提供商華為,但華為的弱點在于對于行業的熟悉和了解。這原本也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就像華為電信運營商市場的精耕細作,如果華為專注于某個市場,那么它一定會復制運營商市場的成功。但是行業市場的廣泛性,在速度上使得華為沒有辦法沿用以前的經驗,華為必須依靠合作伙伴。這也是華為在此次HCC2013所提出的“被集成”的概念,華為希望與合作伙伴共同取得成功,構建云計算應用環境的生態鏈。為了取得合作伙伴的信任,華為承諾不越界,堅持云計算服務基礎方案供應商的定位。
華為試圖通過嚴格的分工,構建完整生態環境。這是一種傳統的按照產品功能的橫向分工方式,在產業鏈上的廠商單獨均無法為用戶提供完整的端到端服務,必須緊密分工合作,才可以合理分擔風險,實現共贏。產業橫向分工最成功的例子莫過于Wintel。
但在云計算應用推廣普及的今天,這種分工方式未免落伍。以IBM為例,IBM也采取了類似“被集成”的角色定位,IBM不做應用,而是專注在基礎平臺,通過與SI、ISV合作,為用戶提供完整服務。但這并不妨礙IBM成為云計算服務的提供商。IBM在全球有8個數據中心提供公有云的服務,IBM在全球幫助用戶構建云計算數據中心,并提供集中管理和服務,全球500強企業很多都是IBM的客戶。
這樣做,IBM不怕影響到與合作伙伴的合作嗎?實際上,作為公有云服務的提供商,并不意味著IBM全部自己單干,IBM還是與合作伙伴合作,所不同的是,IBM將作為云計算服務承擔者,提供信譽保障。
在中國,行業用戶,行業云是云計算的主戰場。請問這些用戶是更愿意相信華為,還是更相信華為的合作伙伴呢?因此,在華為構建的生態鏈中,華為應該向IBM學習,承擔帶頭大哥的角色。華為有責任和義務將自己的“簡化IT”產品技術和合作伙伴的應用進行整合,將技術發揮到淋漓盡致。
云計算環境所需要的不是幕后英雄!華為應該成為責任和重擔的承擔者,以華為的品牌、信譽和實力,這才是生態鏈的魅力所在。合作伙伴需要的是一個帶頭大哥,而不是一個隱忍的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