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企業家陶利——做企業靠 19年前,他是一個程序員,初出茅廬,經驗不足,憑借一己之力闖世界;
省市領導蒞臨億恩科技推進電 12月22日上午,由河南省商務廳,鄭州市商務局有關領導蒞臨河南省億
怎樣選擇服務器托管商?如何 互聯網開展至今,服務器方面的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注重,假如要停止服務器
小米手機“雙11”5.5億的成績讓小伙伴們都驚呆了,但@veryls覺得真正值得關注的是兩點:小米原價參加“雙11”和0點30分開場,這兩點任何一條都是特例,阿里給了小米如此之大的遷就。而且據我所知,采銷式電商渠道通常的手機銷售毛利率在10%左右銷售,而它們銷售小米手機上一代產品毛利率不到1%。
那么,問題來了,小米憑什么?答案是“賣期貨”和“過度營銷”。
賣期貨這事誰都能干,但要想賣到供不應求,要想做出超出目標用戶預期的產品,這背后是產品的生命周期管理。小米奉行的是一款產品打天下的原則,一款產品的生命周期長達12個月,更容易投入大量的研發成本做出令人驚艷、超出消費者預期的產品,對產品持續的營銷曝光和對產品升級改進的投入,這些成本都可以通過相對長的周期、持續的規模收入收回。簡單來說,就是對一款產品越專注,投入力度越大,那么這款產品的爆發力也就越強,持久力和生命力也就越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也就越強。
“過度營銷”:被人云亦云的小米式過度營銷,在@veryls看來是最接地氣兒的營銷手段。它包括3個方面:媒體選擇、營銷節奏、營銷閉環。
先說媒體選擇,傳統3C廠商們一貫的主戰場是行業垂直媒體,面對的是這些媒體的主要受眾:愛好者和渠道商。而如今3C產品早已大眾化、電子化,在高度碎片化分散化的社會化媒體時代,小米果斷地選擇了社會化媒體為主戰場,從微博到微信,從百度知道到QQ空間。
在營銷節奏上,傳統營銷基本是曇花一現,有爆發力無持久力,而小米則在一年四季不斷制造話題以維護關注力(產品按周升級其實就起到了這個作用)。就拿最近的雙11來說,5.5億的銷售額對別家是個天文數字,對小米也就是全面目標的2%不到。那么小米參加并相當重視雙11的目的是什么?制造大話題!“雙11”戰果的傳播意義遠大于其銷售意義。小米模式中營銷節奏是個相當重要的環節,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產品的生命周期:一旦無聲,很快無命。
營銷閉環:傳統廠商們從產品研發到上市造勢到銷售交付基本就算完成了整個環節,而小米式則以終為始,從微博(抓客)到官網(交付),從產品到社區(留客)和微信(CRM),再從社區和微信返回到微博,從線上到線下,發布會、米粉節、同城會甚至小米之家凝聚了小米用戶,從線下到線上,這種凝聚又在線上形成了新的傳播點。使用戶不斷聽到,不斷看到,不斷用到。
用戶模型是個沙漏,一是取決于用戶獲取能力有多強,二是取決于用戶流失率有多高。小米完整的營銷閉環使其具備很強用戶獲取能力的同時最大程度上減少了用戶的流失。這也是為啥小米式的用戶線上線下無所不在,而那些傳統友商們的用戶卻最多只在QQ群里。
總之,小米是一家消費品公司。或者用另一個更好理解的說法:蘋果是藝術品,小米是消費品,其它絕大多數傳統3C品牌則是半工業品,而現在大量的互聯網硬件產品則大多延續著半工業品的思路和模式,這也是為何繼小米后幾乎找不到另一個“小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