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免費產品經濟時代生存 |
發布時間: 2012/9/15 19:46:51 |
時至今日,發明一項新技術已經不再需要那么多的成本和時間了。
在過去的一年里,Rails框架程序員在Heroku平臺上開發了超過一百萬個應用程序。Heroku是一個能幫助碼農節省大量開發時間的平臺。假如市面上的一款產品能夠找到除直接銷售以外的其他盈利模式,那么最終會出現一個免費的,可跟那個產品媲美的新版本。Heroku的COO Oren Teich提到,從過往經驗來說,應用程序的主要成本都花在維護成本上。 根據摩爾定律,計算機運算能力提高的成本會穩步降低,而速度卻會越來越快。技術的快速創新也導致了技術定價的新規則逐漸浮出水面,即便是那些剛剛推出的全新產品,價格也會將得很快。我們把這種新規則稱為“免費產品經濟定律”: 如果一款市面在售的產品可以找到除直銷以外的盈利方式,那么最終它會完全被另一款類似的免費產品代替。 這種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 過去我們買報紙還是要花些錢的,但自從出版商找到一種不僅可以賺錢,還能擴大媒體影響力的方法——廣告,現在咱們花在報紙上的錢其實連出版社的成本都不到。 這些效應也在其他行業同樣奏效:曾記得上世紀90年代,一些世界范圍內通用的軟件都是要花錢的,比如email這樣的產品(而且還很貴)。今天不僅是消費領域還是企業市場,越來越多的產品都走向免費,而且還有加速的趨勢。 免費的轉變是源于網絡效應 現在的各種VC,基金會給那些還沒找到盈利模式的公司先投錢,讓他們積累大量的用戶基礎,這已經成為了慣用的做法。像一些大型網絡平臺如Foursquare, Twitter, Facebook ,都一直在燒錢運營,直到用戶量突破某一個臨界點,盈利模式才逐漸清晰。 這種網絡效應還是帶來了不少好處,服務商給用戶提供了更多的免費產品來和對手競爭,Google便很擅長這點,它推出的一系列產品:Google Docs, Gmail, Gcal,用戶依賴于他們的生態系統,然后再一鍋端:通過其強大的用戶基數作為廣告利潤的保障。 還有一個例子,一個手工產品交易的網站Etsy免費的給商家提供平臺,包括手機的應用程序都是免費的。這在別家通常都做不到,但同樣它也掙錢,因為每一筆成功的交易Etsy都可以從商家拿抽取傭金。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