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傳銷屢禁不止:舉報和取證查處困難重重 |
發布時間: 2012/5/30 17:03:05 |
揭秘“買一千送一千”
北京市兩高律師事務所經濟犯罪領域律師楊樹英認為,以“拉人頭”、“分紅利”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購物網站都涉嫌傳銷。“商家在玩一種更復雜,手段更高明的經營模式,但仍然構成傳銷。”
根據《禁止傳銷條例》的規定,傳銷是指組織者或者經營者發展人員,通過對被發展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或者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的行為。
“現在這種消費返利式的購物網站非常多,返利的,返錢的,模式都是一樣的,大同小異。所謂返利就是個噱頭,錢從哪里來啊?沒有創造價值,哪里來的利潤?返利就是打著旗號忽悠人,實際上不可能馬上返還,必須拉更多人來購物來加盟,才能按照比例給一定的提成。”NGO組織中國反傳銷協會會長李旭說。
“返利網站在拉人時多會提到消費資本論,這也是返利式傳銷的理論基礎。它宣稱消費者也能成為資本家,消費的過程也是投資的過程。”李旭說,“其實消費就是消費,消費成不了投資。現在他們就是把消費當作一種投資了,它是經濟學上的謬論。”
曾深陷網絡傳銷多年的小李告訴記者,“這些都是騙人的”。
兩年前,小李加入了一個名為網資的網絡公司,拉他入伙的人承諾,只需要交納3889元的入會費,就會有以幾何倍數增長的收入進賬。收入的來源就是新發展的“下線”,只要發展一個會員,就可以獲得1600元的收入。
“他們跟我說只需要一根網線一臺電腦就可以掙錢,而且拉人入會也是幫他們投資,給他們提供掙錢的機會。我當時就加入了。”小李說。
加入之初,拉人入伙確實馬上就有提成,實實在在的現金回報讓小李異常興奮。他在網絡上發帖,以自己的親身經驗推廣這種“投資”模式。
然而慢慢地他就發現錢不那么好掙了。網絡上充斥著大量的類似拉人入伙的帖子,如何讓自己脫穎而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沒有新的會員加入,自己就沒有收入。
“哪兒有那么好掙的錢?最開始當然是要許諾一些甜頭,好讓你去拉人入伙,但是最后根本沒有什么錢到你的手上,但是錢也已經交了,還有更多的人被自己騙著也交了錢。”小李現在成為了一名志愿者,“專門解救身陷網絡傳銷的人”。
在中國反傳銷網近幾年積累的一份黑名單中,涉嫌網絡傳銷的組織有85家,網站數由于其域名與名稱經常變化難以準確統計。每天因深陷網絡傳銷打電話到網站求助的受害者達數十名。數量上幾乎和傳統傳銷相當。
此外,官方消息稱,國家工商總局自去年7月起,在全國范圍內組織了大規模的打擊網絡傳銷行動,截至今年3月,全國已查處網絡傳銷案件100余件,涉案金額超過20億元,罰沒金額1.6億元,逮捕和刑拘網絡傳銷頭目300余人。
網絡傳銷為何禁而不絕
此類涉嫌傳銷網站打擊起來并不容易。楊樹英說:“它們是無形的,是所謂的‘網絡平臺’。它們的經營效果是不可控的,因為它們通過網絡營銷跨越地域限制,受害的客戶信息只有它們通過網絡掌握,如果銷毀將無從查處。”
在李旭接觸到的案例中,不少網上商城將服務器設在境外,一旦有相關部門開始對其進行調查便將網站關閉注銷,“什么都查不到,隱蔽性太強了。”
反傳銷志愿者們表示,舉報傳銷網站也存在著困難。
浙江金華市公安局則表示,涉嫌傳銷的網站需要向工商部門舉報,只有涉嫌詐騙才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
中國青年報記者致電上海市工商局詢問是否能舉報網絡傳銷,工作人員稱:“舉報涉嫌傳銷的組織必須要有實體公司的地址,具體到哪個區哪條街,門牌號碼是多少,才能由負責該地區的工商部門實地進行調查。”然而網絡上魚龍混雜的購物網站大多找不到實體公司的地址,甚至無實體公司,“如果沒有實體公司的話,那調查不了,可以打國家工商總局的舉報電話。”
國家工商總局的舉報電話為留言電話,在留言之后,記者無從得知結果。
舉報難還僅僅只是打擊傳銷困難中的一環,舉報受理之后工商部門的取證查處也同樣存在困難。
據多家涉嫌傳銷網站的所在地金華市工商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很多返利式網站宣稱的100%返還,都是分期返還,存在時間差和諸多不確定性,金華市工商局曾以違反《廣告法》為依據責令整改,但對于其涉嫌傳銷的查處卻沒有進展。
金華工商局工作人員表示,以現有的法律對千戶購物一類的網站進行取證十分困難,“我們觀察這個網站很久了,因為它沒有實物,法律上難以定性為傳銷,只能提醒普通民眾不要參與。”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