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機山寨廠商大洗牌 更注重品牌和質量 |
發布時間: 2012/7/24 16:36:16 |
2010年,手機山寨廠商占據了市場的半壁江山;然而如今它們都在困境中掙扎。2011年山寨手機下降了11%,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認為2012年可能將再下降30%。Gartner駐上海消費者研究主管沈哲怡表示,“消費者變得愈發精明——他們正學著追求質量,品牌意識也越來越濃。”其結果是,數百家白標手機制造商已經關門。但對其中的一些公司而言,行業洗牌也是一種機遇。它們開始注重其品牌和質量。試圖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正文: 在中國深圳市硅谷動力(Silicon Valley Power)產業園里,一棟外表貼著白瓷磚的樓房大門緊鎖著。直到去年,這棟樓里還運行著一條手機生產線。“他們關門了,然后把工人們都遣散了,”一位保安說。 在全球手機業中心深圳,此類工廠關門事件近來非常普遍。 中國消費者迷上了能夠上網、功能超強的智能手機,給“白標”制造商帶來了嚴重的影響。白標制造商指的是數以千計的小公司,它們一直在向不太富裕的消費者供應低端手機。 有些公司根據最新版的品牌手機推出低價的仿制版本,但也有公司根據中國農民工、小鎮商人和農民的需求與喜好生產新型手機,比如有些手機鑲上了人造水晶,還有些手機裝上了聲音超大的擴音器和待機時間長的電池——這樣他們就可以在吵鬧的建筑工地收聽廣播節目。白標制造商的產品不是沒有品牌,就是使用一些基本沒人聽說過的品牌,而售價只是一部諾基亞(Nokia)手機的幾分之一。 在2010年,此類手機的生產商大概占據了中國市場的半壁江山,但它們目前都在困境中掙扎。研究公司Gartner估計,2011年白標手機銷售量下降了7%,降至1.86億部(占全國手機銷量的42%),今年還將再降30%。 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推出了3G服務,這意味著消費者希望使用手機上網。運營商還對智能手機進行補貼,并把它們推向白標手機曾占統治地位的中國小城鎮市場。 “消費者變得愈發精明——他們正學著追求質量,品牌意識也越來越濃,”Gartner駐上海消費者研究主管沈哲怡表示。 其結果是,數百家白標手機制造商已經關門。但對其中的一些公司而言,行業洗牌也是一種機遇。 在離硅谷動力產業園這家關門的公司不遠的地方,一家中等規模的中國手機制造商賽博宇華(SOP Group)卻正在進行擴張。“我們正投入大筆資金用于加強質量控制”,該公司總經理梅賽春表示。說這番話的時候,他指著那些對手機進行烘、蒸、打、劃等操作以測試其承受能力的機器。賽博宇華每月手機產量大約為30萬部,目前約一半是智能手機。 天語(K-Touch)、金立(Gionee)、酷派(Coolpad)、魅族(Meizu)、Oppo和步步高(Bubugao)等公司也在悄悄地建立自己的品牌,形成一股發達市場尚未注意到的力量。在發達市場,電信設備制造商華為(Huawei)已進入消費者市場,并引起了轟動。 二線手機制造商的日子并不好過。由于運營商的補貼,它們的產品與全球品牌智能手機之間的價差,遠遠小于過去低端多功能手機與國際品牌手機之間的價差。 這些手機制造商還發現,要使自己的手機脫穎而出變得更加困難了。酷派副總裁蘇峰表示:“和以往相比,如今智能手機的外觀更加相像——都有很大的觸摸屏,尺寸變化不大,按鍵和顏色都非常少。” 這些公司采取了不同的應對策略。有些公司主打細分市場。Oppo和步步高已經成功地將自己定位于女性手機品牌。這兩家公司位于距離深圳不遠的工業城市東莞市。同時,酷派則在與移動運營商進行密切合作。 在與深圳隔珠江相望的珠海市,本土手機品牌魅族也像蘋果(Apple)一樣,開設了自己的應用商店。該公司營銷總監華海良表示:“使我們在顧客眼中與眾不同的是應用,而不是硬件功能。”上周,魅族應用商店下載量達到了1億次——與蘋果250億次的全球下載量相比很小——卻已成為這家中國手機廠商的一個值得驕傲之處。 另一個增長領域是發達程度尚不如中國的海外市場。目前,賽博宇華通過其設在印尼、印度和加納的辦事處,將手機產量的大約三分之一出口到海外市場。 “南亞和非洲的一些市場仍未推出3G服務,那里的許多消費者不識字,也買不起智能手機。這意味著,未來兩至三年內,他們的需求仍將集中在多功能手機上,”賽博宇華集團出口部主管陳燦坤表示。盡管存在諸多挑戰,但快速增長的智能手機市場應該會為中國二線品牌提供一定的發展空間。研究公司IDC上周預測,中國今年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而到2016年印度和巴西將進入前五行列。 IDC補充表示:“為了充分挖掘新興市場的潛能,智能手機廠商需要開發出能夠提供全面、強勁用戶體驗的低價智能手機。”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