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解析開源云平臺:Eucalyptus VS OpenStack |
發布時間: 2012/8/2 14:58:31 |
Rackspace和NASA近日聯手推出的云計算軟件堆棧OpenStack在開源軟件與云計算業界激起陣陣漣漪。簡單來說,OpenStack為那些希望給用戶提供云服務的托管供應商們創造了進入云計算領域的機會,就像Parallels Virtuozzo為Web托管公司開發了虛擬化私有服務器。 隨著對實際云計算與IaaS背后安全問題的理解逐漸加深,OpenStack為用戶在將業務遷移到私有云或公共云之前提供了安全方面的自助云服務和私有測試實驗室。在云計算業界,OpenStack雖然被譽為是最重要的產品,但同樣存在缺陷。 想搭上云計算供應商Amazon這艘航母嗎?那么,你就需要轉向市場上的另一款開源云計算產品Eucalyptus。Eucalyptus推出已經有3個年頭了,對于IaaS產品而言算是不短的時間了。Eucalyptus最初源于圣巴巴拉市(Santa Barbara)加州大學計算機科學院的一個研究項目,到2009年它成為盈利型項目。 Eucalyptus的優勢 首先,Eucalyptus的一大優勢就是自身的開源軟件組件無需修改即可使用,這也意味著它可以輕松地運行在沒做修改的GNU Linux內核上。Ubuntu的內嵌云計算平臺同樣也是基于Eucalyptus的,下載后即可安裝使用,操作起來更是非常的方便。 但這些都不足與Eucalyptus最大的優勢相提并論:它設計了與Amazon的EC2平臺兼容的開放編程接口(API)。這意味著一家評估EC2的公司可以在免費的操作系統上使用免費軟件來構建相互兼容的測試實驗室。同樣Amazon的用戶,也可以在將工作移向實際云環境之前采用Eucalyptus從事開發工作。此時的Eucalyptus更是減輕了決策者對于云計算的憂慮。 有趣的是,Eucalyptus也曾被NASA加利福尼亞州的Ames研究中心應用到Nebula平臺項目上來,直到碰到Eucalyptus部分未開源部分才迫使他們放棄了Eucalyptus。最初的問題僅僅是擴展性問題,這也是大部分產品最初都會遇到的問題,但是Eucalyptu與NASA的裂痕發展到無法挽回的地步,卻是因為NASA發現Eucalyptus不愿向該項目提供解決擴展性問題的代碼,即便是該項目并未與Eucalyptus Systems Inc(Eucalyptus幕后的實體公司)造成利益沖突。 因為Eucalyptus項目并非完全開源。Eucalyptus幕后公司維護著部分代碼,這些代碼關系到商業版Eucalyptus Enterprise Edition(E3)的諸多特性,例如管理、SAN集成、更為出色的后臺數據庫以及與VMware的兼容性,這些功能對公司而言,既不可能也不愿意開源。而OpenStack則是100%的開源產品,雖然它目前還沒有提供以上特性功能,但是這些已都被列入了它的技術發展路線。 Eucalyptus也并非100%實現了與Amazon EC2的兼容。雖然它實現了大部分EC2的APIs(以及部分EC3 APIs),但是它不是,也不愿意成為完全的EC2副本。Eucalyptus的出色之處在于及時交付、創建新服務器的守護進程,接近實時的自動化。這不光減輕了IT資源的負擔,同時也提高了應對突發需求的效率。只要被交付的服務器是其支持的類型(主要針對EC2用戶),都可以很好地使用Eucalyptus取代EC2,或是將Eucalyptus作為遷移服務器或模塊至EC2之前的測試區。 目前,Eucalyptus是僅有的全功能云計算產品,它遵守包括自身在內的任何標準,同時它選擇了同這個市場的最大贏家Amazon結盟。Eucalyptus依靠它在IaaS的聲譽獲得了重要的市場份額。 OpenStack會如何影響開源 從歷史上來看,開源社區對經濟發展與計算機業創新都有著深遠的影響。眾所周知,開源軟件推動了早期的單機應用向商業化轉型。在數據庫方面,我們只需觀察MySQL和PostgreSQL;在Web服務器方面,同樣有著開源的Apache;而應用服務器方面,則有Tomcat,JOnAS、JBoss、Jetty和GlassFish;在編程與腳本語言方面,有Java、Perl和PHP。GNU Linux更是對商業化操作系統以及手機操作系統做出了眾多貢獻。 OpenStack承諾為云計算商品提供技術支持。雖然市場總為非開源項目留有空間,但開源軟件同樣對其影響深遠,它推動著創新與系統間的相互協作。 理論上,OpenStack以全開源方式提供給我們所需的功能。盡管它已經吸引到一線廠商的關注(Citrix、Dell、NTT等),但畢竟還只是個功能有限又缺乏成熟與穩定的“開發測試版”。而占據優勢的Eucalyptus又將對開源云計算平臺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它會隨著市場變化,在兼容性和開放性上逐漸完善,還是固守成規默默地退出歷史舞臺?一切都需要市場的檢驗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