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硬件設施輕軟性投入 云計算落地難出實效 |
發布時間: 2012/8/6 13:46:16 |
在中國,云計算落地挑戰猶存。
對個人開發者來說,成本是第一考慮要素。如果他的小團隊也想做成FaceBook那樣的公司,就應該把東西先放到云計算的平臺上運轉,等有了用戶賺到錢后再跟平臺分成。 對于企業來講,安全、可靠是最大隱憂,即他們希望把數據放在云計算的平臺上而不用擔心數據會泄露。對此,政府態度亦然。 基于此,新浪云計算首席架構師叢磊認為,公有云是第一解決方案。簡單的說,即所有的人都可以把業務、網站放到上面,其他人也都可以看到,這對于個人開發者來說是可行的。但是對于政府和企業來說是有顧慮的,他們需要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故私有云需要救場。 不過,還有一種情況,公有云、私有云就要相互協助,如銀行把數據放到公有云平臺上,但只有當它與別人的數據是隔離的,安全性才能得到保障,故混合云,生逢其時。 看似簡單的幾個推理,實踐卻非易事。比如說,在企業用戶中,多數用戶把目光聚焦在了私有云的底層硬件建設,卻忽視了私有云應該實現的數據互通共享。花了大量的資金采購了服務器,構建了虛擬化,實現了虛擬網絡,但是對于BPM等軟性的投入卻不夠重視。 資深企業級IT媒體人,《網絡世界》總編張群英在微博中寫道:我們大部分的datacenter只重center本身的建設,比規模拼規格,但是data在其中產生了多少價值,卻鮮有人關注。我曾說中國很多數據中心只有center、沒有data。 云計算,重硬輕軟,問題不小。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