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政務興起:從微博問政再到政務問答 |
發布時間: 2012/8/6 16:38:35 |
由于近兩年來微博的爆發性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微博了解更多的即時信息,而很多政務機構與政務人員也紛紛開通微博與網民互動,微博問政一時成為了熱門話題。然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單單只有微博問政已經不能滿足網民需求。近日,全球最大中文互動問答平臺百度知道,正式上線了百度知道政務問答平臺,該平臺是基于百度知道開放平臺的又一創新合作模式。而這一平臺將會為網絡政務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一、知道的記錄性與微博的即時性 用過百度知道的人都知道,很多問題只要通過百度一搜索,答案馬上會在搜索結果頁上顯示出來的,不管你是何時搜索,只要所提的問題在百度知道上已經有了答案,這個答案就會顯現出來。如果這個問題還沒有答案的話,網民也可以自己提問,等待其他人的回答。只要在百度知道上留下過答案的問題,不論什么時候搜索都會有結果,這點是百度知道記錄性的優點,相對來講問題的實用有效期更長一些。 而微博問政的即時性更強一些,網民可以使用微博關注感興趣的政務機關與政務人員,遇到了什么疑問,網民可以直接@對方進行提問,很多時候相關機構的工作人員會有相應的回答。但是由于微博上的信息大多屬于流水型信息,很多信息只是即時性的問題,之后如果有同類型的問題提問,很難再找到當初的答案,只能通過再次提問的方式,等待對方回答。這樣的方式降低了網絡的實用性。 百度知道與微博是兩個互相補充的平臺,百度知道可以選擇那些大眾類的問題提問,而微博上可以選擇那些比較個人的問題進行提問,同時運用好這兩個平臺,將會大大的挺高工作效率。 二、知道與微博適合的問題類型 從百度知道的即用即查的模式和微博一人問政眾人圍觀的模式來看,在百度知道上適合提問一些常見常用的大眾型問題,而由于微博互動性強,可以提問一些時事熱點問題。 三、知道的常用性與微博的互動性 由于搜索引擎是網民進入互聯網的常用入口,而百度在搜索引擎市場處于壟斷地位,并隨著這幾年的發展,百度知道已經成為人們習慣搜尋問題答案的網絡應用了。網民打開搜索引擎,無需登錄直接輸入要提問的問題,搜索引擎很快就會出現答案,而很多答案都是在百度知道上找到的。如此方便的操作,當然會得到網民的擁戴。不過百度知道的互動性差了一些,雖然知道上提供了追問功能,但是現在來看追問功能的使用情況不是很好。大部分的問題都是一次性問答,對于想對某一問題進行深度追問的網民來說,這點讓人感到遺憾。 而微博屬于社交網絡應用,社交網絡強調的就是互動性,從微博目前的情況來看,微博的互動性非常強,很多網民可以通過這個平臺與自己的偶像或者其他一些名人、達人互動。由于互動性強,在微博上的提問是可以深度追問的,并可以得到深度回答。網民同時共參與,使得微博的傳播效果比百度知道強很多,百度知道可以說是單點對多點的問答方式,而微博提問可以說是多點對單點的問答方式。 四、知道的系統性與微博的零散性 知道平臺上的很多問題,是可以系統的整理出來的。知道平臺上的問題回答沒有字數限制,很多問題是不能在140字以內說清楚的,需要很長的文字描述才能說清楚。所以各政務機構可以將一些相關類的問題系統的整體出來,在網民提某一問題時,同時把與此問題的相關問題答案也提供出來,供網民查看。這種人工選擇的方式比百度系統選擇的方式準確性更高,實用性更強。 而由于微博有140字的字數限制,所以很多問題不能解釋的很清楚。140字只能簡要的回答提問者,對于很多深入性的問題就會遇到尷尬。并且由于微博的零散性,片段性,以及問題答案的二次利用率低的問題,都充分的表明政務問答的必要性。也許隨著網絡的發展,微博會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 五、知道與微博的發展前景 百度知道是在2005年6月21日發布,并于2005年11月8日轉為正式版。新浪微博則是在2009年8月份中國最大的門戶網站新浪網推出“新浪微博”內測版。百度知道比微博早起步了4年時間,而到今年百度知道已經發展6年多時間,這6年多時間已經漸漸的使得知道平臺不斷完善,逐步成熟了。而微博才僅僅發展了2年,微博未來的的發展情況如何誰也說不好,互聯網發展的太快,網民的興趣轉變也太快,微博會發展到什么樣子,現在無法預測。 百度知道的發展已經進入了穩定期,而微博的發展還處于上升期,希望二者可以給網民帶來更多的實際利益。 六、各終端使用上的優勢 從目前終端設備使用角度上來看,百度知道更適合在PC端瀏覽,雖然百度公司已經開發了百度知道手機版,但是從目前的覆蓋率上來講還比較低。很多網民不習慣因為幾個通過手機瀏覽器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下載一個不常用的軟件放在手機里。但是微博不同,微博的社交功能非常強,而且微博不只是為提問開發的,他的主要功能還是社交性,隨著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微博的社交性與移動終端的便攜性更好的結合起來,使得微博在移動終端上比百度知道更有優勢。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