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新聞的態度 |
發布時間: 2012/9/15 10:57:10 |
網易一直都是門戶網站中的異類,這個特點現在正變得越來越明顯。注意,我說的是新聞,不是早年的無線和現在的網游這些賺錢的業務。
無跟帖,不新聞,很早就表現了網易區別于新浪、搜狐的特立獨行的姿態。網易新聞跟帖的蓋樓文化,已成為門戶新聞中的一道景觀,即使有“文明上網,登錄發帖”從中作梗。現在,這種姿態進一步發展成“有態度的門戶”,這等于宣布與新浪開創的新聞超市模式徹底訣別,讓網絡新聞從量的追求,轉向對社會情感脈絡的把握和介入。
新浪們也可以通過議程設置,隱晦地表達自己的某種態度,但其更核心的追求,仍然是快速和全面。新浪發揮了互聯網跨地域、無版面限制和隨時更新的特點,成功地讓中國互聯網從新聞稀缺的時代,進入新聞過剩的時代,并借助在線新聞老大的地位,至今享受著豐厚的利益回報。
作為新浪的挑戰者,搜狐曾經試圖以“有觀點的新聞”與新浪實現差異化。不過在這些“觀點”一個一個先后被掐死之后,搜狐逐漸淪落成一個更加平庸的新浪。這說明,“有觀點”或者“有態度”,在當下中國還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網易確實付出過代價。短短一年之內,連續有三個頻道(科技、財經和歷史)遭受關停處罰的,在門戶網站中恐怕只有網易一家享有此殊榮。態度,有時候會被認為是挑釁,甚至挑戰。懷抱新聞理想,顯然不如經營新聞生意更讓有關部門放心。這是“有態度的門戶”面臨的第一個挑戰。
第二個挑戰是商業。今年二季度,新浪廣告營收7310萬美元,騰訊和搜狐分別為5850萬美元和5310萬美元,網易只有2000多萬美元,差距明顯。作為最老的三大門戶之一,網易的廣告經營一直都非常羞澀。當然,作為中國第二大網絡游戲廠商,網易或許有更大的耐心去培育市場。
在態度之外,網易還沒能像南方報業和當年的《財經》那樣,建立起一個可識別的媒體品牌。因此在面對廣告主的時候,網易不得不把自己放到新浪的標準上,向廣告主報告自己的流量和用戶數(在新聞流量上,網易與騰訊、新浪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不過,我仍然非常看好網易在門戶新聞上的探索。網絡新聞已經過了粗放式經營的階段,新浪式的海量和偽客觀早已令人生厭,我更希望感受新聞背后人的呼吸和心跳。而且很可能,越是障礙重重的地方,越是機會多多。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laynepeng.cn】 |